廖錚來到前台,在講著一口標準漢語普通話的巴布亞族女服務員那裏辦著手續,同時觀察著這裏的環境。飯店裏出出進進都是華人,此起彼落,聽到的都是漢語各地方言。原來,這裏駐滿了來自中國的商業人士和工程技術人員: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勘探隊剛剛進駐,正準備去勘測設計巴新曆史上第一條鐵路。山東路橋總公司建築隊承包了巴新丘林地帶高速公路,它的後勤部門就設在這座飯店裏。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剛剛完成“瑞那——馬拉拉維”公路新線測繪工作,才回到飯店修整。
錦江飯店後院,裝修最豪華的一座小別墅,則由中國冶金建設集團駐巴新工作組包租下來。他們已經在巴新的若姆鎳礦投入幾億美金進行開發,自然不在意這點小錢。
廖錚走南闖北,並不是怕生的人。但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地方,先住到比較熟悉的環境裏,畢竟更穩妥一些。看到出出進進都是自己的同胞,廖錚暗地慶幸自己的靈機一動。
熱帶地區隻有旱季和雨季。此時正是巴新的旱季,這也是波爾蒂略在這個月份組織考察的主要原因。如果進入雨季,道路泥濘,根本無法靠近密林深處的霍瓦特遺址。不過,雖然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但這裏的人們戶內戶外都穿著短袖衫,空氣中隻是比雨季少了幾分濕熱。
廖錚從冰天雪地來到這裏,三十多小時換過了三十多度的溫差,身體需要有個適應過程,一時間感覺很疲倦。手續辦完後,她就先下到餐廳去吃飯。剛走到樓梯上,迎麵上來一個巴布亞族小夥子,手裏抱著一撂傳單,看到她,不由分說就往她懷裏塞上一份,同時給了她一句混合了當地土語的洋涇濱英語。
“歡迎你來看文明之母!”
等廖錚把這句話搞懂,小夥子已經消失在樓上拐角處了。那句話又飄了過來,顯然是他又在發傳單給另外的人。
難道是旅遊廣告?廖錚好奇地展開一看,傳單上赫然印著霍瓦特遺址的照片!那幾尊沉鬱的石像正凝望著她。上麵還有一行花體英文:
“全世界一切文明之母就在這裏!就在巴新!神聖後裔歡迎你們——姆文明的遊子們。來吧,回歸文明之母。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真的是旅遊廣告?成為旅遊景點,是當今絕大部分文物遺址的必然命運。但霍瓦特遺址尚未考察,難道就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了?似乎根本就沒有道路修到那裏呀?
除了這些口號,傳單上再沒有文字可以提供參考。廖錚帶著疑問來到餐廳,點了飯菜。陣陣椰香散布在周圍的空氣裏,若有若無,很是愜意。廖錚環顧四周,發現一個黃皮膚女孩子坐在那裏吃飯,就湊了過去。他國遇老鄉,兩個人很快就熟悉起來。原來,這個女孩子是中國礦冶集團的一名會計。吃著聊著,廖錚便把手裏的傳單遞給她。
“請問一下,這個遺址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了嗎?”
那會計看了看,撇了撇嘴。“旅遊景點?哪呀,這是政黨的競選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