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小企業實施ERP的常規阻力與潛在風險分析
綜合
作者:楊斌
摘要:ERP係統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管理規範並且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ERP係統的使用在國內外都有著很高的實施失敗率。本文從商業計劃、ERP係統的選擇、項目實施隊伍、企業文化等方麵著手,對ERP實施的阻力和潛在的失敗因素加以分析,以幫助順利、成功地實施ERP。
關鍵詞:ERP係統 信息技術 現代企業
ERP係統作為全麵整合企業的有效資源並加以高效使用的新型管理模式日漸成為了許多企業的首選,並於近年來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ERP係統應用的宏觀目標就是努力促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從微觀層麵來看就是為了帶動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產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產品製造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而建立起基於協同商務模式的現代企業管理係統。
ERP係統使用的主要成功案例於90年代出現在發達國家企業,迅速成為現代企業最重要的信息技術發展的代表。盡管,ERP係統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管理規範並且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ERP係統的使用在國內外都有著很高的實施失敗率。這種失敗給有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負麵影響甚至致命打擊,同時也給準備實施ERP的企業提供巨大的警醒。因此,企業在準備實施ERP之前,非常有必要對企業中預計會出現的阻力和潛在的失敗因素加以分析,以幫助順利、成功地實施ERP。
一、ERP和商業計劃
一個企業計劃使用ERP係統就必定有其做出這個計劃的動機和期望達到的目標。ERP的實施通常超過特定的商業項目的時間範圍,需要清晰、嚴格的計劃來指導整個組織的努力方向。Wee(2000)特別強調商業計劃必須明確、細致地列出預計戰略、可見回報、資源、成本、風險和具體的時間表。ERP作為在整個組織實施的信息係統,需要嚴謹的商業計劃來堅定實施計劃的方向和控製實施的進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時間較短,多數沒有形成完整的企業規劃和商業計劃的管理模式,這就和ERP的實施要求產生根本的矛盾。如果企業不能夠提供科學、精準的資源分析和合理的發展計劃,就會使ERP的實施成果打折扣或者埋下隱藏的失敗危險。同時,商業計劃要符合整個企業戰略的發展方向和進取目標,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提供長期戰略規劃。Shanks et al (2000) 指出任何商業計劃隻有符合組織的長期戰略規劃才能保證一個組織持續地致力於商業計劃的實施。由於我國多數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宏觀環境薄弱,行業立法不全、競爭無序,導致中小企業不可能製定出明確的長期戰略計劃。這種無奈的客觀因素極大地限製中小企業進行大規模的計劃實施,ERP的實施計劃也就相應的缺乏穩定的客觀環境。
二、ERP係統的選擇
當企業決定實施ERP之後,對ERP係統的選擇便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對ERP項目的審核和檢測必須深思熟慮、考慮周全。在全麵開展實施ERP之前就要對整體信息係統的框架作好計劃,對所有重要的實施要求要做好判斷和預測,要盡可能避免在實施階段進行任何重新調整或改變。Murray (2001)等眾多專家一致認為恰當的信息係統框架對ERP的實施的成敗具有舉足重輕的作用。
根據已經投入使用ERP企業的經驗,對ERP市場中種類繁多的產品進行選擇過程中,對產品的評估標準是核心問題,評估標準決定著今後實施的時間安排、成本和出現改變的可能性。國內中小企業在進行ERP產品的選擇中,很大可能會采用投入產出的比較方法進行篩選,因為這類企業目前多數會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投入產出比較也是現實的做法。但是,統計表明,投入產出的比較方法會導致在ERP係統實施過程中會過度地關注成本和效益,以至於影響其它功效的發揮。換種說法,就是以相對簡單的評估標準選擇ERP產品,在實施中很難繼續用這種簡單的標準衡量複雜的ERP產品效果,這就極可能會在ERP實施之前埋下敗筆,產生以後對ERP效果評估標準的空白或間隙,以致影響整個係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