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堂內外語言實踐兩手抓。突破了課堂內時間的有限性,使得課內與課外之間形成有效互動,增強教學表現形式,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並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大學生創新競賽項目為平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通過學前培訓(induction week),采用研討課(seminar)、小論文(essay)、觀點陳述(presentation)、研究式閱讀(Reading for research)等方式,布置小組合作任務,圍繞理論知識與當前最新的案例相結合的研討主題,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協同創新意識。
二、英語教學體係的具體改革方案
1.實行分級教學
實行分級教學和動態管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漸適應全英語環境的學習。從需求分析出發,按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進行分級教學,打破以往按專業自然班劃分的傳統標準,承認個別差異,把學生分成與各自水平相近的不同群體,實行因材施教。確定與不同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設計難度不同的教學活動,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輔以不同的測試與評估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展和提高。
2.設置協同創新的模塊教學
IELTS(雅思)教學模塊每各班級配有兩名教師,聽說、讀寫教師合作推動每個班級的雅思進程。每個班級開設雅思英語係列課程,從雅思基礎,再進入雅思強化和衝刺階段,循序漸進,課程緊密銜接,整個雅思模塊的聽說讀寫設置體現出係統性、國際化和個性化的特點。ESP(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由專業團隊教師和英語團隊教師合作完成。兩個團隊教師在對學生需求進行充分分析以後,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多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EAP(學術用途英語)依托專業知識開展的語言教學,以語言教學促進專業知識拓展,達到學術目的,既可以突破通用英語的教學瓶頸,又可以為專業的學習開拓平台;鼓勵學科融合, 實行協同創新的雙贏課程實踐。
3.建設分層式的英語資源庫
遵循經濟、適用、必須的原則,不是無邊無際地提供信息,而是借助外方優質資源,結合學科特點和英語特性進行重新整理, 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彌補課堂不足;以協同創新為導向,打造交流互動平台,提高學生協作互助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中外師生間的互動氛圍。項目內專業教學團隊與語言教學團隊一起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定期交流教學思想和觀點,把英語的教學科學融入到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各個領域, 並共同編寫教材和教學資料,還通過國外渠道獲取更多在國外課內外使用的資料或是資源,建成與學科內容相匹配的資源體係,然後在學科內容基礎上拓展延伸,借助超鏈接的方式,適當拓展,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設立自主訓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台,鼓勵學生參與,建設一個低成本、易維護、更新及時、安全有序、管理嚴密的英語共享資源庫。
4.進行個性化輔導,培養學習策略
鑒於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在語言程度和學習策略使用上存在的差異性,充分考慮不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上的差異性,團隊教師在課內向學生傳授學習策略、目標和計劃的製定方法;在課外通過各種平台,如QQ、微博、電郵、自主學習論壇、自主學習中心等多方麵與學生交流,在語言層次的學習策略和英式大學教育的適應方麵引導幫助他們,督促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培養他們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5.優化教學方法
引進外國教學模式,發揮外籍教師優勢,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語本土風情,拉近學生的書本知識與真實生活語言的距離,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采取小班教學,確保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做出不同的指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教師的關注和指導,確保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和深度,確保教師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變化心中有數;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營造平等、寬鬆、融洽的氛圍, 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焦慮緒;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當中充分發揮想象;組織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質疑,成為發現問題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