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協同創新為導向的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體係的改革(1 / 3)

以協同創新為導向的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體係的改革

教育教學

作者:焦麗娟 劉愛君

摘要:本文以大連工業大學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合作的“4+0”項目的英語教學為例,介紹了從合作辦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評估體係、資源建設等幾方麵著手進行的以培養協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過程。

關鍵詞:協同創新 中外合作辦學 英語教學體係 改革

中外合作辦學是教育領域的創新,開展合作辦學的目的在於引進先進的教育機製,了解和吸收國際教學經驗, 培養高質量的國際化創新人才。那麼在合作過程中,合作雙方如何通過協同合作,產出大於單獨個體的產出之和的創新結果,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具體到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各個模塊課程的教學, 協同創新理念的貫徹與實施又應根據不同學科的性質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以大連工業大學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合作的“4+0”項目的英語教學為例,項目中“服裝設計”專業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全日製本科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接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師全英文授課,閱讀英語原版專業書籍與資料,用英語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與同學和老師討論專業問題,用英語撰寫設計說明與論文。此外,課程的時間表、授課計劃、命題考試、學分要求等等都以全英文形式呈現在學生麵前。因此,學生英語水平會直接影響到課堂聽講、資料閱讀、回答問題或是完成作業的情況,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專業素質。除此之外,學生還要達到英方要求的雅思6.0的標準,這便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對英語教學提出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隻有通過中英雙方教師的協同合作,專業團隊教師與語言團隊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協同合作,才能構建出一個以培養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學科融合、團隊協作、知識創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實現英語學習與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一、合作辦學模式下英語教學體係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

1.理論基礎——以協同創新為導向

協同(synergy)即合作(collaboration/working together),指兩個或多個個體合作產生單獨個體無法實現的結果,或協同產出大於單獨個體的產出之和。協同創新是以積累新知識或重組既有知識為基礎,通過協同有效地實現知識創新。協同創新的教育模式能夠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並通過集約化和高效率的渠道傳遞給教育受眾。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更加國際化,目的更加明確和務實,可以開發出比在傳統模式下多出幾倍的學習效能。因此,英語教學團隊將協同創新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當中,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協作意識,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逐漸適應國外的生活和學習,養成用英語作為思維語言來消化、理解國外高校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從而提高專業技能與學術研究能力。

2.指導思想——實現雅思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學術英語的融合

(1)語言強化、專業詞彙、學術交流三管齊下。圍繞國際考試的新要求去運作,以測試係統作為工作的出發點,結合學生實際,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改變和調整固有的考試輔導思維和模式,具備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激勵和鞭策學生考取含金量較高的國際英語證書並出國留學,而不僅僅是在雅思英語測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與專業團隊教師通力合作,圍繞專業每周課的內容,提前為學生講解專業詞彙,並配以合適語篇,在幫助學生排除專業課的詞彙障礙的同時,使他們了解專門用途英語的語法與結構特點;開展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專業學術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和融入英式大學的學術環境、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滿足未來專業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在學術環境中取得成功所必備的自信和各項技能以及合作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