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內控環境下的學院考評(1 / 2)

淺議內控環境下的學院考評

績效·薪酬

作者:段紅宇

摘要:學院製定的《控製程序及工作規程》之一《教職員工考評工作規程》中明確了考評的目的,學院考評有日常考評、學期考評和年度考評。因為,考評結果與績效工資、晉級獎勵、聘任掛鉤,如在具體執行中存在問題,就會影響考評的公平公正,嚴重的還會發生人事風險。為了防範人事風險的發生,學院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規範(試行)》等相關文件指引,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編製了《內部控製手冊》,以提升綜合風險管理水平,達到質量目標,實現學院健康、良性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製 考評

案例:學院每學期末都要進行中期考評,行政後勤人員要填寫《xxxx—xxxx學年第X學期管理、技術、工勤人員學期考評表》。專業技術人員劉某自評90分,優秀,部門評議89分,合格。而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出錯的管理人員張某評為優秀。劉某有想法,向主管人員反映,主管人員也沒做詳細解釋,使劉某感到考評的結果不滿意。

通過此案例,剖析一下學院考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使考評更加科學、公平。

一、學院考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管理、技術、工勤人員通用《xxxx—xxxx學年第X學期管理、技術、工勤人員學期考評表》,考評表中測評指標分為:工作表現、工作能力、工作業績。測評指標中又分為“出勤情況及紀律性(≤3分)”、“發表論文(著)或獲獎情況(≤5分)”等24個考評點,總分100分。等級標準:優秀(90—100分)、合格(60—89分)、不合格(59分以下)。

自評時,有的考評點分值很難準確評出分值,教職工在總結一學期的工作時,認為自己應評為優秀,拿不準考評點分值時,就估算一下,最後總分達到90就可以了。比如:考評表工作業績指標中“發表論文(著)或獲獎情況”考評點5分,有的教職工發表三篇自評得5分,有的教職工發表一篇自評也得5分,顯然自評得分結果是不能客觀反映實際情況的。再比如:考評表工作能力指標中“學曆層次”考評點4分,會計崗位的任職條件要求本科學曆,如果任職者現有專科水平,此考評點是自評得3分還是2分呢?

第二,部門評議時一般情況是部門有時間就開評議會,大家念念總結,互相推選誰優秀,此時,口才較好者往往占優勢。然後部門負責人和學院的主管領導商議後把優秀的名額給誰。自評高分優秀者也可能部門評議後為合格,而自評合格者,經部門評議、領導商議後得90分以上。由此看來,部門評議得分很重要,因又與績效工資、獎勵掛鉤,如不公平公正,員工就會有情緒,處理不當就會激化矛盾,發生人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