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產”、“學”、“研”一體化關係談設計的創新(2 / 2)

三、 “設計創新”的典例分析

1、大賽策劃、宣傳階段——“產”、“學”結合,理論聯係實踐。首先對現有同類比賽進行了信息收集和對象訴求分析,目的是將這些信息轉化為設計資源和設計創新的催化劑,在“產”、“學”雙方頻繁溝通的基礎之上,理論聯係實踐,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整合,最後得到大賽的理念建構和實施策略。

2、大賽分類評審階段——“產”、“學”、“研”深度結合關係下的設計創新。在第一階段得出的理念,將會指導後麵大賽的開展並用於戰略設計開發,三方團隊根據參賽作品係統地進行綜合分析和工作研討,提取出可行的設計概念,在此階段各方有效互動、深度結合,在生產周期和成本、競爭力、產品質量等幾個方麵進行比對和驗證,最終形成觀念同步。

3、作品集出版和大賽頒獎階段——“產”、“學”、“研”一體化的拓展效應的提升。

此階段實際上是“產”、“學”、“研”一體化的拓展效應提升與社會宣傳作用、內部總結性問題的綜合。“‘設計’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實踐的行業,它是經濟的,產業的,但是又是文化和藝術的”[4]一種活態的過程,應提出有針對性的、與時俱進的策略,使得這種動態與社會發展和人們需求相一致,因此本階段是一種增加“產”、“學”、“研”一體化設計創新附加值,實現“藝術與科學的整合”[5]的有效路徑,而這種附加值的彈性空間就是進一步推動設計創新的必要部分,最終實現“產”、“學”、“研”三方的“互利共贏”。

由以上案例分析,基於中國目前設計實踐、設計教學、設計研究的現實需要,我們應對“產”、“學”、“研”一體化的理論範疇與現實基礎和設計之間形成的係統做一個深入的思考,在過程實施中遇到的不可測問題,要對其進行理念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與策略全方位的調整和更新,並“從生活中觀察、發現問題、進而分析、歸納、判斷實物的本質,以提出係統解決問題的概念、方案、方法及組織和管理機製的方案”,實現“從設計‘物’到設計‘事’的飛躍”[6],以此來適應我們為設計創新建構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模式,其目的具有設計創新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設計理論更新和創新性科學研究進一步升華的理論意義。

四、相關思考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我們應在建構機製、加強溝通等諸多方麵進行改革和完善,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以下思考:

其一、在具體的行動上,高校方應與企業方共同構築完善的校外實訓基地,使得學生在掌握最實際的技術本領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到企業對於人才需求的指向,從而更好的、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

其二、企業應派遣相關人員到高校進行學習,熟悉高校的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讓理論指導其生產,最終使二者達成共識,形成有效鏈接。

其三、加強三方互動環節的有序對接,首先是企業提供條件基礎,高校在有了這個現實基礎之後再進行人才的培養,然後再在培養人才和促動生產的過程當中形成了最後的科研成果,升華成新的設計創新理念。

總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是一個符合“先‘實事’,再‘求是’”,最後“回到‘事’裏去檢驗”,得到一個“合乎‘事理’的”[7]高品質產品的事理學邏輯的過程,是促進設計創新的有效路徑。參考文獻:

[1]張道一,設計在謀[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7.4:1

[2] [3]凱瑟琳.貝斯特,花景勇譯,設計管理基礎[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61

[4] [5]李硯祖,設計之維[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7.5:4/100

[6]柳冠中,事理學論綱[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6.1:1

[7]柳冠中,設計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6

(責任編輯: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