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情布魯克》的看點種種(2 / 3)

其實,巴賴這一形象給我們的啟示還不止於此,他除了作為一個喜劇性角色存在外,他在豐富影片內涵,完善卓拉的性格方麵也有很大的貢獻。正如莎士比亞的悲劇中會出現說著飽含著真意的玩笑話的小醜一樣,《悲情布魯克》中的巴賴讓我們看到了影片表達的更多內涵:人性的複雜和無奈。他在對卓拉的調情中多次吹噓自己有數不清的牛羊,堆成山的金銀,還有高貴的出身,善良的老媽媽,實際上,這一切的謊言背後隱藏著的是一顆自卑、孤獨的心。他表麵上嘻嘻哈哈,玩世不恭,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渴望親情,渴望愛和溫暖。在現實中他隻能用自大來掩飾自己的自卑,用浪蕩來掩飾自己的孤獨,他的性格是有雙重性的,這正是現實世界中人的真實寫照。巴賴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展現女主人公性格中火辣,風情的一麵:卓拉在拒絕巴賴的糾纏時,並非板著麵孔,而是甩出一句“可是,我不能騎一匹不足月的馬駒”,盡顯蒙古女人的霸氣和妖嬈,而她騙去巴賴的馬騎走又被迫返回,讓我們看到一個調皮又無助的小女人形象,正是在巴賴的映襯下,卓拉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靈氣和人氣。

縱上所述,巴賴這一鮮活而多義的人物形象,既給觀影中的觀眾帶來歡笑和放鬆,也給觀影後的觀眾帶來品味其角色的無窮樂趣,並且在自己的想象中逐漸加深對人性,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最大化的收獲。

三、“性與暴力”的展示

《悲情布魯克》中另一個看點是對“性與暴力”的表現。“性與暴力”之所以總是最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符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強烈渴望又總是被壓抑被束縛的一種發泄需求,而且,縱觀現代許多國際大片,“性與暴力”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浸染在此種娛樂環境中的現代觀影人當然對《悲情布魯克》有著相似的期待。但是對“性與暴力”的表現又難度極大,稍不小心就會流於低俗,甚至有色情的嫌疑,從而減損影片的正麵力量。其難度具體表現在:其一,展現的方式和度的把握;其二,與主題是否貼合,所謂是“為了展示而展示”,還是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而展示。影片中,麵對族群將覆滅,親人和愛人都慘死的絕望處境,忠貞絕望的卓拉決定殉情而死。作為一個蒙古人,為了證明自己靈魂的清白,她決定裸焚。最後她袒露潔白的身軀,裸身走向車淩,與他共浴在熊熊烈火中。在此處,“裸焚”這一細節雖然對“暴力和性”進行了雙重體現,但處理得並非充滿刺激性和血腥味,而是柔和唯美的。在火光的掩映中,她的裸露絲毫不會給人色情的遐想,性的展示在此處成為一種淨化心靈的力量,當鮮紅的火苗淹沒了潔白的身軀,這一畫麵給人以象征性的啟示:忠貞的愛情必將在烈火中得到永生,頑強的蒙古精神必將浴火重生。影片中對性的展示是成功的,是激人上進的。影片中還有一處對“性與暴力”的展示,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暴力的性”的展示。當巴賴拿著珍珠、瑪瑙、紅頭巾,自顧自地在卓拉麵前求婚,而求婚不成就直接成了逼婚、求歡,這種帶著暴力色彩的性更加重了性和暴力的雙重吸引力,而這一場景放在片中又是與當時當地的粗獷民風契合的,同時與二人的性格及當時的環境是合拍的,所以並不顯得醜陋或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