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劇目製作、舉辦展覽、學術研討、作品收藏等方式,國家大劇院積極融入舞台美術領域,發揮自身優勢打造舞台美術發展平台,推動、促進舞台美術行業發展。同時,在展覽展示方麵,劇院策展人們向舞美設計們“偷師”,將舞台美術設計元素融入展覽之中,改變博物館、美術館等傳統、常規的展陳形式,以舞台美術之觀念呈現表演藝術、舞台美術題材展覽,使展覽更加靈活,更具舞台效果,從而創新展覽理念,豐富展陳形式,增強觀展體驗,引發觀眾共鳴。
二、舞台美術與陳列藝術設計
舞台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也是一種應用技術。通過色彩、明暗、光線、聽覺、視覺、觸覺等多角度、多方式向觀眾傳達信息。展覽陳列同樣依靠視覺、聽覺等方式來呈現。舞台元素的引入可豐富展陳形式,創新展覽設計,而設計製作舞台美術題材展覽更需要融入舞台元素,方可展現出舞台的魅力,真實再現舞台美術的藝術之美。
(一)、環境設計
舞台美術是不僅是視覺藝術,也是環境藝術,通過營造立體的感官環境,渲染舞台氛圍。因而,製作舞台美術題材展覽即需要加強對環境設計的研究。國家大劇院舞台美術題材展覽在陳列設計注重對色彩、明暗、光線、視覺高度等因素的運用,追求舞台效果的營造。
在整體光環境的營造上,此類展覽多以暗調為主,原因之一是演劇大幕拉開前即給人昏暗、神秘之感,暗調的展廳環境可引起觀眾共鳴,營造“舞台”之感;原因之二則是考慮到服裝、舞台美術模型、頭妝設計、道具等展品均需各自獨立的小型光環境,整體暗調的環境便於各區域的光線處理,從而達到展品所需的光要求。光是舞台美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無論是舞台服裝,還是舞台布景,都離不開舞台燈光設計,舞台美術題材展覽也是如此。以舞台美術模型的展示為例,在布展時需根據舞台美術效果圖,對每一件舞台美術單獨打光,處理好燈光的照度、明暗、主次、遠近關係,更有一些舞台美術模型需帶有特殊色澤或紋理的光線(如水紋燈等)。
視覺高度方麵,舞台美術模型、服裝、頭妝、道具等展品的展示也有特殊要求。以舞美模型為例,此類展品對視覺高度的要求較高,100-120cm高為適宜的展示高度。高出此數值,則超過大部分人的視線高度,觀賞會造成疲勞感;低於此數值,則會因舞美模型的台口設計等因素,導致遮擋視線。頭妝、小型道具的展示同樣對視覺高度有所要求,展具高度應為90-110cm,此高度便於觀眾從各角度近距離觀賞展品。無論是舞美模型,還是服裝、道具,均以人體視覺高度舒適為宜,特殊的模型、服裝、道具等展品還需依據演出內容,通過懸掛、傾斜擺放、平鋪地麵等方式陳列,已達到最佳展示效果。
(二)、多媒體設計
隨著高新技術的出現和運用,展覽策劃、展陳設計的理念在逐步更新,新技術、新觀念不斷地被應用於展覽之中。科技改變生活,無論是展覽設計還是舞台美術,都因為科技的變革而日益發展,並逐步產生同一、交融之趨勢,多媒體技術即為其中代表。
步入新世紀,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舞台美術的必備元素之一。要完美呈現舞台效果,多媒體技術可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如果說一部演劇中失去了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演出將大為失色。同樣,展覽陳列也因運用多媒體技術而使其更具真實性與帶入感,使展陳更為靈動、更具活力。所以,作為舞台美術與展覽設計交融的舞台美術題材展覽是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如何靈活、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還原舞台效果,突出展覽主題,營造藝術氛圍,成為展覽設計的重要一環。
在烘托氛圍方麵,視頻、音頻等手段是最為直接、最易見效。通過結合展覽主題,預先編製音頻文件,在展廳入口、特定區域等空間進行播放,使觀眾在進入展廳之後即通過“聲音”這一元素所感染、暗示,從而帶動情緒,融入展覽之中。視頻手段便於補充實物展品的不足,以“2011·北京舞台美術設計邀請展”為例,舞台美術設計方案信息量極大,僅通過1000多平方米的展陳空間無法全麵傳遞給觀眾,因而工作人員通過多媒體手段,將數千幅舞美設計方案編輯為視頻文件,分區域、分主題進行展示,既解決了環境的局限性問題,將舞美設計方案予以充分展示,也將分散的、原屬於不同類別的信息融於一體,幫助觀眾梳理、掌握信息。此外,視頻技術也是展覽的展品之一。演出是持續性的藝術,而舞台美術設計圖隻能展示瞬間場景,不能完整體現演出、舞美的變化之美。這就要求在展覽中將演出視頻、舞美場景切換變化的視頻作為展品,以便展示實物展品無法展示的內容。
投影、動畫可以強化展覽的美感,還原舞台氛圍,使觀眾易於理解、樂於觀賞。以“舞·影——國家大劇院現代舞攝影藝術展”為例,展覽工作人員運用電腦技術製作出一個動態的“舞者”,通過投影使其在展廳入口翩翩起舞。這種動態化的展示增強了展覽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不僅在展覽開篇即點明展覽主題,更直觀、具象的再現了舞者在台上起舞的場景,從新的角度實現了舞台美術與多媒體的聯姻。除作為展陳手段外,投影、動畫也是舞台美術類別展品的一部分。在舞美設計方案中,常以投影等方式呈現時空變化,如河水流淌、春秋更替等。因而在舞台美術模型的製作中,部分設計師會將微型投影作為模型的一部分,用以呈現舞台效果。
(三)、展具設計
小中見大,展具、輔助展品等專項設計是展覽的專業性和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也是衡量展覽設計專業水平的標尺之一。好的專項設計可以強化展覽主題,烘托藝術氛圍。因而,要完美闡述舞台美術題材展覽,展具等專項設計同樣不可忽視。
在環境設計中,曾談到視覺高度問題。為達到便以觀看的視覺高度,展具的高度與文物類、繪畫類展覽有所區別。模型類展品的配套展具高度以100-120cm為宜;頭妝、小型道具類展品的配套展具高度則以90-110cm為宜。不同類型、不同體量的展品需要搭配不同展具,雖然舞台美術題材展覽的展品與文物相比,對安全的要求有所降低,部分展品更需要觀眾的參與、接觸,但對展具的設計同樣需要嚴格把控,單獨設計。以演出服裝為例,不同類型的服裝展示方式也有所不同。歐式風格的演出服裝,適宜使用立裁模特進行展示,在服裝穿戴完畢後再通過針線等小工具進行固定,突出身形、曲線等立體效果。京、昆戲服等則適合平鋪展示,將戲服中華美的紋飾呈現於觀眾眼前。造型類服裝則需要人形模特穿戴展示或是垂掛展示,以便將特殊的設計造型展現給觀眾。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服裝,展具的設計也需有所不同。如立裁模特展具需要便於塑形、固定的材料,如使用苯板、襯布、鋼絲等綜合材質製作;戲曲服飾需要根據戲服預先測量、畫樣、定做衣架,並避免尖銳物剮蹭絲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