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族藝術的碰撞與交融(2 / 3)

從創作者角度出發,日本動漫創作形成了團隊創作的慣例。與日本的民族文化傳統一致的是一部看似簡單的動漫作品也並非一人之力,文學腳本的創作、線描、上色、數字後期製作等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極大的提高了精細程度。對動漫創作者的培養機製亦是十分係統嚴謹,為適應相對較高的專業化水平,日本動漫創作者的培養相當專一,對個人素質要求極高,靈感與專業技能並重。

二、日本動漫傳播之於受眾心理

(一)、淺析日本動漫傳播效果

大眾傳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2]認為電視媒介具有“心緒轉換”的作用,即能夠為人們提供某種娛樂消遣並幫助人們“逃離”現實生活的壓力,給人帶來愉悅感和解脫感。日本動漫以大眾傳媒為基礎進行傳播,在形成的過程中與其他形式的大眾傳播有所不同的是動漫突破了其他影視作品的瓶頸,能夠實現於生活狀態下不能完成的場景,給人們營造一個充滿奇異想象與魔幻旅程的世界,切合“使用與滿足”理論所指。

日本動漫大致分為連載動漫與劇場動漫兩種。就連載動漫而言,業已完結的動漫作品中,時間較短的《棋魂》從1999年連載至2003年,曆時4年;《犬夜叉》從1996年連載至2008年,曆時12年。經常在各大視頻網站動漫排名第一的《海賊王》更是從1997年連載至今。劇場動漫一部分取材於連載動漫故事內容,如《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犬夜叉》均有延展故事的劇場版內容;另一部分則是獨立故事情節,雖然有統一的風格,卻是不同的故事題材內容,如宮崎駿動漫係列。日本動漫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其在動漫傳播與推廣方麵有著不一般的手段和方式。

日本動漫不再拘泥於單純的電影電視和圖書報刊為途徑,而將產業的觸角延伸至主題公園、玩具服裝甚至第三方遊戲平台。以動漫《海賊王》為例,以隻有線描手稿支撐的紙質漫畫為起點,結合數字技術製作電視動畫和劇場動畫。在《海賊王》動漫風靡全球之際,其正版玩具服裝亦同步麵世。根據材質的區別,市場上一個10厘米左右的路飛模型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Cosplay所使用的道具、服裝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元素。但是日本動漫行業並不限於此,以《海賊王》為背景的主題公園建成,公園內衣食住行及遊樂設施配備齊全,每年接待數百萬遊客。此外,《海賊王》的原型版權出售給第三方遊戲廠商,出版以《海賊王》為原型故事的動漫遊戲,借此拓展受眾接觸麵,提高知名度。正是這一係列商業利益的刺激,日本動漫產業蓬勃發展,呈現正推動態勢,成為日本僅次於電子行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其他動漫類型也是采用此種模式發展,產業鏈條相當完整,動漫的產業化水平可見一斑,不僅促進本行業的繁榮,更帶動其他行業發展。在這樣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中,動漫能夠無限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幻想和需求,帶給人們精神的陶醉和視覺的衝擊,日本動漫行業的迅猛發展印證了“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可行性和普適意義。

國產動漫《熊出沒》係列及《喜羊羊與灰太狼》係列適時地吸取了日本動漫成功經驗,抓住觀眾心理。於兒童而言滿足其對童話世界的幻想,於成人而言無疑是陪伴孩子的最佳途徑,相對的,影視的作品的熱播亦使得衍生產品供不應求,這兩部國產動漫的暢銷為我國曾經迷茫的動漫產業展露出一線曙光。

(二)、對我國受眾精神世界的解構和審美意識的重組

人永遠需要想象、幻想,需要在美的世界徜徉[3]。上世紀的80後一代人心中都夢想有一個萬能的朋友“哆啦A夢”,一個無敵的戰士“奧特曼”,一個美麗的小仙女“花仙子”。日本動漫對於人們幻想情結的訴諸作用突出,在藝術的加工與展現方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這一點無可辯駁。全球化的腳步並未泯滅日本動漫中包含著的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質,日本的民族動漫家們在對本民族文化的崇尚和信仰上展現得無以複加。人的審美心理是更為高級的精神需求,日本動漫的風行對我國受眾的審美意識也是一次衝擊。“呆萌”等網絡熱詞的出現就與日本動漫中的某些形象相關,日漫掀起一股股“日語熱”“和服熱”等風潮,生魚片、壽司、拉麵等日式料理也成為人們追捧的時尚所在,日本文化中的“劍與櫻花”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