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圓行方”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管理智慧
作者:尤佳 王永林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是一個集體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體人格的沉澱。學校文化積澱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流淌於每個人的周身血液中。它外顯為做人、做事的方式,並化成習慣,形成傳統,規範人的行為,引導人的精神取向。我們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自建校起就申報了《構建智圓行方的學校文化實踐研究》省級規劃課題,並獲得了立項,確立了以“智圓行方”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的方向。下麵談一談兩年多來我校依據“智圓行方”的學校文化開展的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思考與實踐。
一、變有形為無形,形成“智圓行方”的管理文化
1.製度規範,理念先行。學校以《構建智圓行方的學校文化實踐研究》作為主課題推動學校文化發展。通過教代會、黨員會等充分討論製定《方洲小學章程》等規章製度。每一個進入方洲小學的老師都要進行“智圓行方”學校文化理念的學習,進行各種製度規範的培訓,並化成習慣,凝成傳統,形成氛圍,從而達到引導人、規範人、發展人的目的。
2.民主管理,創新舉措。“集方圓之慧”,讓每一個方洲人成為政策製定的參與者、學校文化的堅守者和實踐者。教科研獎勵條例的頒布,教學月考核嘉獎的實施,文明辦公室的評比,先進備課組、教研組、課題組的評定……係列創新舉措踐行著“智圓行方”的理念,也使學校文化融入了每個方洲人的血液,有形的製度就成了無形的習慣。教師有了精神追求,有了努力方向,方洲就成了“幸福之洲”。
3.以人為本,品質服務。管理以人為本,服務以品質為本。努力創設清心、靜心、舒心、安心的校園環境是方洲每一個管理者和服務人員的基本準則。由後勤、家委會、教師代表參與的學校膳食管理委員會保證了師生的營養膳食,使食堂溫馨如家;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文化”,使師生每天都能在雅致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完善的數字化校園管理係統使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資產管理機構及管理網絡的建立使物資的申購、審批、采購、領用等環節嚴密而高效。
二、變外需為內需,打造“智圓行方”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
“職業幸福感強、治學行教風正、教學科研力高”是“智圓行方”的教師培養目標。學校通過多種途徑,搭建多種平台,促進名師成長和梯隊形成。
1.規劃製定,讓目標更明確。學校根據“智圓行方”的教師培養目標,針對個人現狀,明確優勢,找出不足,指導全校教師製定“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建立個人業務檔案,製定考核措施,以促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整體發展。
2.文化浸潤,讓智慮更圓通。思想決定行為,行為上的問題往往來自思想。因此,我們特別重視思想教育,給師生心靈以滋補。學校每月精選《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為智慧的生長而教》等高質量的培訓材料,供老師閱讀學習。全體老師以跟帖形式發表自己的學習體會,分享互動,關注內質,由內而外,讓思想走在行動的前麵。
3.專家引領,讓氛圍更濃厚。我們充分發揮區域內教育名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先後邀請十多位專家做客“方圓大講壇”,從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藝術特色、心理品質、信息技術等多層麵進行指導,同時充分利用校本名師資源,為全校教師開設公開課,做專題講座。專家、名師的引領使全體教師充分感受到教育的偉力、思考的衝力與自身可挖掘的潛力。
4.分層培養,讓提升更快速。學校按照“分層培養、逐級提升”的原則,積極實施青藍、新苗、牽手、名師四大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形成合理的骨幹教師梯隊。同時開展見習教師過關課、青年教師評優課、潛質教師彙報課、成熟教師研究課、骨幹教師展示課和名特教師引領課等“六課”製度,讓老師們在各種活動中得到曆練,夯實基礎,迎來快速發展期。
三、變他育為自育,構建“智圓行方”的校本課程與綜合活動文化
我們定位“智圓行方”的學生總體培養目標是“心向陽光的正才、奠基未來的人才、走向世界的英才”,具有陽光、智慧、靈活、自律的品質。為此學校開設了係列校本課程,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活動。
1.好習慣讓品行更方正。學校製定了年級德育目標,編製了校本德育教材《好習慣成長手冊》。每一位任課老師都能在學生的《好習慣成長手冊》上進行鼓勵,引導學生規範行為,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儒雅之星”的評比更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方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