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整體文化生態建設中提升管理團隊的領導力(2 / 2)

2.學校發展各領域評估的教師參與。在原來的學校管理中,對發展過程中的各領域質量評估基本都是學校中層以上領導的事情。這樣的評估主體構成,造成了學校教師和學校領導的對立關係,教師將評估視作一種檢查,一種監督,一種不信任。長此以往,教師就會形成封閉不開放、防範不反思的心態。這種教師文化與我們倡導的開放文化是相違背的。我們成立了由各個年齡層次、各個年級、各個發展層次的教師組成的“西新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團”,全麵評估教研組、年級組、常規工作、教學六認真等,並由評估組組長每月利用全校教師集會時間進行反饋。教師對於這樣的開放評估方式非常歡迎,完全改變了原來的戒備心理,走向了開放狀態,對查出的問題也能正確對待。教師作為評估組的一員,在評估中也感受到教師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是存在問題的,能認識到領導提出的學校存在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必須要改變。

3.學校行政會議的教師參與。開放學校管理層的會議過程,讓教師進一步接觸到學校發展過程中管理團隊的工作情況。我們不定期地邀請教研組長、年級組長、骨幹教師等參與行政會議,既能在會議決策中征詢參會教師的一些建議,也能讓教師感受到學校領導的管理風格,建立領導和教師的“同心圓”。

五、構建教師自我調控和發展機製,形成學校管理可持續發展力

學校的發展,需要教師的自我發展。如果全部依賴外力推進,那這所學校就不具備發展的內生長力,也就不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因此,我校改變管理的機製,給新型學校文化的形成以“空氣和水”。

1.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自我檢測機製。學校為改變教師被動發展的局麵,建立了教師自己進行過程性分析性檢測的機製。每月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進行檢測,並且作自我分析。教研組每月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議,幫助教師尋找現象背後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學校及時進行了解,發現薄弱班級、學科、教師後及時介入,幫助提升。這樣的改變,教師心理負擔輕了,對檢測的理解也回歸到了本源。更重要的是,教師中形成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文化,也形成了相互信任、共同幫助的學校文化。

2.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自我申報機製。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學習,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但更多的時候,教師會“被發展”,總是“等靠要”。學校利用實行績效工資及崗位設置的契機,全麵開放申報製。各級各層麵的課堂教學研究、教師論壇、教科研核心組成員、教師讀書寫作小組等,全部實行自主申報。自主申報機製的形成,極大地激發了教師潛在的積極性、自主性,逐步在學校形成了“努力的人有地位、勤奮的人有回報、智慧的人有成果”的積極文化。

3.構建項目組、工作室等個人發展平台。為了形成骨幹領先、骨幹爭先、骨幹率先的學校文化,我們設置了豐富的平台,讓教師在學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激勵他們自己發揮作用,沉下心來做研究,在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作者係江蘇省常州市西新橋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