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需要教育行政政策引領。一用招生政策引領。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將高考錄取指標下達到縣區,確保縣區之間沒有競爭;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將中考錄取指標下到校,確保校際之間也沒有競爭。二用考試方式引領。從考核學科看,既要全麵考試,音樂、體育和美術等技能學科都要組織考試;又要突出專業學科的素質培養,適當增加該專業學科的分值,讓學科專業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從考核方式看,既要考每門學科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每門學科的實踐操作能力。三用評價機製引導。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製,從辦學目標的製定到管理措施的落實,從教育理念的確立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教育質量的評估到學生發展的評價,都應建立一整套評價辦法。
“減負”需要每個家庭鼎力支持。一應正確認識教育的意義。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育隻是“讓人成為他自己”,無法改變人的潛能。每個人學業有特長,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全麵發展的通才。二應大力支持學校的改革。家長要理解和支持學校課程改革,尊重教師的教學,千萬不應自己再給孩子任意增加作業。三應努力尋找孩子的優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多方了解孩子發展的優勢項目,不斷發現他們的潛能。四應設法發展孩子的特長。孩子的學科文化知識教育主要應由學校承擔,家長的精力應放在學校很難實施的個性培養方麵,通過個性化教育發展他們的特長,讓他們的潛能成為“可能”。
“減負”需要各個學校全力實施。一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減負”必須依靠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的教師,學校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專業素養教育和個性特長教育,努力提高其綜合素養。二應樹立科學育人理念。人的發展有其自身的成長規律,學校應不斷探究人的成長規律,關注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三應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新一輪課程改革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麵、健康、和諧發展,學校應按照改革的要求紮實推進,讓其理念融入師生教和學的行為之中。四應全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減負”的根本保證,學校要改變傳統關注“教師教”的模式,將“學生學”作為教學改革的立足點,通過學生的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五應建立科學評價機製。學校要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評價教師教的機製,通過教學評價改革引導和促進教師圍繞學進行教;同時,建立評價學生學的策略,通過學習評價改革引導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
(作者係江蘇省洪澤縣教育局副局長,洪澤縣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