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我們共同嗬護學生健康成長(1 / 2)

讓我們共同嗬護學生健康成長

問題討論

作者:李建成

多年來,整個社會都很關注教育“減負”問題,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廣泛討論。但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一直沒有能夠得到根本改善,各方之間相互推諉和埋怨:社會認為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是教育部門的問題,教育部門認為這是一項複雜係統工程,是社會問題……筆者就此進行一些剖析和探究,企盼全社會都能嗬護學生健康成長。

“負重”的表現

從學生學習時間看,“負重”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應試科目開設節次多,非考科目開設節次少。很多學校為了應付升學考試,隨意調整課程設置,任意增加統考科目的節次,減少音體美等技能科目;有些學校雖將非考科目排在課表中,但存在教師隨意擠占現象,排進課表的技能學科名存實亡。二是應試科目練習時間長,學生自由活動時間短。很多學校為應試科目編印了大量的練習冊,有些家長還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學生每天需要花很多時間做練習,幾乎沒有自由支配時間。

從學生受到的影響看,“負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麵。一是學生身體負擔過重。學生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早晨六點前起身,晚上小學生作業要做到九點多鍾,初中生作業要做到十點多鍾,有時甚至更遲;節假日家長還安排孩子參加家教或其他技能培訓班,孩子沒有充裕的時間休息,身體不能得到健康發展。二是學生心理負擔過重。由於學生練習多,平時考試多,再加上教師和家長都跟孩子要“名次”,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太大,以至於有些孩子經不住挫折而自殘。

“負重”的根源

1.傳統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國人就信奉“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從隋朝開始便舉行科舉考試,多少年來,一代代學子為了求得功名不顧身心發展,“頭懸梁,錐刺股”。

2.社會輿論的製約。當下,社會依據考入高一級優質學校的人數將學校分成三六九等,根據每次考試成績對孩子進行“定論”——“優秀”或“不行”。如果考試成績不好,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會被打下“地獄”。

3.行政領導的幹預。很多地方的政府暗地裏給教育部門下達高考指標,甚至根據達到本科分數線的人數決定校長去留,這便促使校長成為高考的奴隸。

4.教育機製的約束。教育部門按照成績評價學校,各類學校又是按照成績選拔學生。這種教育機製導致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文化考試。

5.家長評價的偏頗。家長評價和選擇學校的標準不是看這所學校特色發展,而是看學校每次考取高一級優質學校的人數;不是看孩子在這所學校的發展程度,而是看孩子最後考取什麼樣的學校。

6.教師素質的整體偏低。就全國整體情況來看,作為新教師主要來源的師範畢業生,整體素質偏低。

“減負”的策略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的整治是個係統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夠單獨解決的,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家庭、學校共同努力。

“減負”需要各級政府宏觀調控。一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政府招聘公務員和雇員以及事業單位選用人才時應根據崗位需要選擇人才,後勤服務人員可從具有一技之長的職業學校學生中選擇,不應什麼崗位都選本科生或研究生。二要縮小待遇差距。政府要切實調控各行各業的工資福利待遇,行業之間、城鄉之間、幹群之間的待遇可以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太大便會導致無序競爭。三要推進各類教育均衡。政府要統籌兼顧,注重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尤其要加強職業教育和非重點高校專業技能學科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在每所學校都能學有所長。四要客觀公正評價教育。政府對教育行政部門和重點學校校長要從全麵貫徹教育方針和全麵提升教育質量角度進行考核,切不可僅以高考和中考成績衡量辦學效益的高低。五要引導優秀人才從教。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導優秀高中生到師範院校就讀,引導優秀大學生從事教育工作,引導在職教師加強專業發展。六要嚴格督查辦學行為。政府要加大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情況的督查,對執行教育方針不力的學校要追究校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