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學生在課堂就能學會(1 / 1)

讓學生在課堂就能學會

問題討論

作者:張大冬

“減負”一次次成為教育關注的熱點,似乎成了打不垮的“頑敵”。我們認為,教學一線的老師是“減負”的第一責任人,是具體落實人。尤其課業減負,教師完全可以有所作為,而且應該有所作為。但就教學現狀來看,許多老師做得不夠,個別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減負”的要求偏差甚遠,甚至不客氣地說,是在“增負”。

1.重複練習,浪費時間。現在學生作業重複訓練太多,不論學生是否掌握都要統一作業,低年級語文作業尤其如此。以生字學習為例,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往往會讓他們完成一定數量的抄寫。本屬正常的學習方式,但由於要寫的生字數量和次數過多,會的學生還要再寫,這就成為一種學習負擔。這種負擔磨掉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了他們自由活動和休息的時間。

2.“舉三反一”,高耗低效。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大量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一些老師既想“穿新鞋”,又要“走老路”。上課時,既要關注新理念的思想,又要用舊經驗進行講解,課堂教學任務常常無法完成,便隻能用課後時間進行彌補。這種“多講勤練”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本該“舉一反三”的課堂,變成了“舉三反一”的課堂,讓課後多出了“兩份”任務,後果自然是高耗低效。

3.簡單訓練,抑製思維。綜觀現在學生的作業,可以感到他們作業的量很多,往往是簡單重複的訓練,思維難度不高,更多還在一個較低層次的思維水平上活動,學生很難在更深刻更廣闊的思維領域得到鍛煉和發展。可以這樣說,這樣的作業訓練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反而抑製了他們思維的發展。

雖然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還很一般,這便是教師一直在加“負”訓練的根本原因。我認為要想真正將負擔減下來,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就能學會。

1.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理念是行動的指南。課堂教學的意旨是什麼,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厘清:兒童是教育的主體,既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又是自我學習的主人,當然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基於兒童,也要為了兒童。兒童不應當成為知識的容器或者奴隸,隻有自由學習才是最有價值而又最重要的學習。可以這樣說,我們的課堂隻有基於這樣的認識,才可能成為高效課堂。

2.踐行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就是學堂。雖然課堂也要關注教師的教,更主要的在於學生的學。無論是基礎,還是兒童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兒童自己在實踐中發現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找到科學的教育方法,真正實現精講精練,少講多練,甚至是不講自練。兒童的目標是通過自主學習、自由學習,發現規律,找到獲取知識的途徑,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應該說,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借助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完成認知和知識係統的構建,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也才是教學的要旨。

3.開展以研為導的探究實踐。有人指出,學生學業負擔重,重在對於知識的無限追求和占有,而其他方麵的負擔,不但不重,反而顯得很輕。所以,課堂上應淡化知識的訓練,多圍繞某個“問題”開展綜合性實踐研究,讓兒童在研究中發現規律,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尤其通過研究能夠解放雙手和大腦,為知識學習提供動力和方法;還能夠解放時間和空間,為能力發展提供基礎和可能。

提高課堂效益與減輕負擔,看似矛盾,其實是教學的一種和諧。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減輕負擔;也隻有負擔輕,才可能讓課堂不斷實現高效。

(作者係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