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等地的試點具有推廣和示範意義,引入第三方評估,推動國家層麵加快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評估體係,有利於解決當前預算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為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應建立在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基礎上的地方發債管理體製。《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期在粵桂湘鄂等八個省份調研了解到,財政部門、學術機構和商業評級機構均在組織地方政府信用評級的研究和探索,而多地政府對信用評級仍然謹慎保守,對需要披露的地方財政和債務信息仍“諱莫如深”。
2013年底以來,廣東揭陽等地在研究機構的介入下,主動“亮家底”,探索建立起基於經濟財政金融一體化分析的地方政府信用評級體係,為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預警作出有益探索。
受訪財政金融專家認為,引入第三方評估,加快推進財政部門主導的地方政府信用評級製度,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將有利於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真正改變地方政府行為模式,增強金融風險可控性和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主動給政府財務健康狀況做“體檢”
截至2013年底,揭陽市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91億元。揭陽市財政局局長江林生說,總量雖不是很大,但相對於60多億元的公共財政收入規模,債務負擔仍是市縣各級政府不小的包袱。經濟財政金融一體化分析,是根據揭陽過往財政債務數據和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編製一個跨度為10年的資產負債表和財政收支表,對報表和其他社會經濟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後,對政府進行信用評級,並測算未來5年信用評級不變情況下的融資規模上限。
本刊記者在揭陽市財政局看到了這份報表,資產負債表上的政府總資產項下列了國有企業、融資平台、土地儲備、政府機構(包括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企業化事業單位)、在建工程等項,而在總負債項下,還列出了隱性債務,這是根據資產平衡倒推出來的數字。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用來作為政府性債務參考的主要是債務率和償債率兩個指標,而研究組給揭陽設計的債務管理指標包括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隱性債務估計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財政負擔債務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政府顯性債務利息支出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以及流動資產占債務的比例。
江林生說,與審計得出的靜態數字不同,我們最突出的特點是動態分析,全麵評估了揭陽市政府2008~2017年的經濟、財政和信用情況及其可能出現的動態變化,並透過分析財政和融資狀況來研究揭陽經濟發展戰略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分析還兼顧資產負債表穩健性、流動性及償付能力,對隱含的債務風險進行警示。
在對市本級進行綜合分析之後,今年2月,在揭陽市政府的支持下,研究組對其下轄5個縣區也進行了動態綜合分析,並據此作出了信用評級,而評級結果也成為市政府對縣區考核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據此,其榕城區獲得A+信用評級,而惠來縣則是A-。揭陽市財政局已據此對各縣區的財政進行考核,並對係統預警風險較大的縣區提出警告。
進行地方政府金融研究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俏告訴記者,去年底以來,在財政部已經開始組織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工作的背景下,研究組已完成了包括揭陽以及四川某市在內的7個市的評估,信用評級結果已經出爐。“可以說,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摸清家底規範債務管理和風險預警,有利無害,而且先行先試者還有可能在即將開閘的市政債試點中嚐到甜頭。”“對市縣一級政府而言,債務信息和信用評級仍然是個敏感話題,此前幾乎沒有哪一個願意把家底亮出來”,劉俏說,廣東揭陽被認為是“最積極”的一個。揭陽市市長陳東表示,“這是請專業人士給市政府的財務健康狀況做一個全麵體檢。”
評估主體不明“拖後腿”
誰來評估地方政府信用?本刊記者調研了解到,目前我國尚未明確評估主體,財政等多個政府部門以及學術機構、商業評級公司均對此“躍躍欲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地方政府不得對外舉債和進行信用評級的通知》,對地方政府舉債和信用評級公司進行了限製,因此,目前學術機構和商業評級公司進行評級還存在政策障礙。
首先,評級主體不明,導致評級魚龍混雜。
曾與財政部財科所合作對中國縣區信用風險進行排序的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公司總裁朱榮恩說,評級其實是一個風險排序,各家的排序模型不同,參考因素不同,而如果指定政府部門做,容易變成自己給自己評,相應權力擴張也會帶來新的問題。綜合國際經驗來看,應以第三方為主,逐步市場化,通過競爭、隨機指定等方式保證數據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