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廣告的娛樂化生存2(1 / 3)

這種方式對於直接帶動產品銷售的作用並不大,主要目的在於增強用戶的心理優勢。年輕人消費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不穩定、易變動,因此,在消費過程中增強他們的優越感是十分重要的,這樣的優越感年輕人尤其看重,能夠直接培養忠誠的消費行為。

(二)演唱會契合目標受眾特征

動感地帶演唱會這一品牌宣傳方式與其目標受眾的特點十分吻合。動感地帶把目標受眾定位為15—25歲的年輕人,他們追求時尚,張揚個性,崇拜明星,樂於接受新事物,嚐試新事物,容易相互影響。看演唱會是一種極其時尚的娛樂消費方式,年輕人喜歡群聚在一起為他們的偶像歡呼、呐喊,更喜歡享受熱烈的現場氣氛。

動感地帶演唱會又主打代言人,幾個代言人全部是人氣偶像,是動感地帶目標受眾最推崇的明星。比如周傑倫,他叛逆的外表下是積極、進取、謙遜、敬業的人生態度,無論外型還是內涵與動感地帶的品牌訴求非常吻合。明星對年輕人影響力最強,號召力也最強,使得演唱會極受熱捧。

(三)互動,增強品牌體驗

動感地帶演唱會打破了明星在廣告中唱“獨角戲”這一傳統形式,增強了與消費者的互動。

如今利用明星效應造勢的廣告鋪天蓋地、數不勝數,再加上當今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有個性、越來越有主見,因此,他們對那些企圖單純依靠明星的隻言片語來說服消費者的傳統廣告形式已經產生了極強的免疫力和反感心理。

娛樂化是營銷傳播的一大趨勢,借助各種娛樂形式,比如影視劇、MV等的宣傳手法越來越多,較之傳統灌輸式廣告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但絕大多數還是缺乏與消費者的互動,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知還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互動性”是動感地帶演唱會這一娛樂化廣告形式的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讓消費者參與進來,增強他們與明星的互動,從而打破明星在廣告中唱“獨角戲”這一傳統形式,一改往日灌輸式廣告形式給受眾帶來的反感。通過明星與消費者的親密接觸、完美互動,讓消費者與品牌形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消費者積極、主動、正麵地接受它,這就是動感地帶演唱會宣傳形式的獨特魅力之所在。

(四)娛樂,提高傳播效果

動感地帶演唱會體現了娛樂元素與廣告完美融合的廣告新趨勢,把品牌信息融入娛樂,讓受眾在被娛樂的狀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

許多消費者都將動感地帶演唱會視為中國移動回饋給他們的一份厚禮、一次娛樂活動,而很少會將其與廣告聯係起來,這就是它的成功之處。傳統的廣告形式會讓消費者產生抵觸心理,會讓他們產生反感,而動感地帶演唱會這種隱性的廣告宣傳方式卻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整個動感地帶演唱會是一個無聲無息的廣告宣傳活動,它不會用直白的言語讓受眾去移動公司消費,而是通過這個活動的影響力去引導消費。

六、演唱會宣傳效果分析(一)增強親和力盡管品牌張揚個性,但對於品牌的擁有者來說,品牌卻不應該是一個個性化的存在,遠離消費者,而應該扮演消費者“夥伴”的角色。動感地帶演唱會這種宣傳形式使動感地帶的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更具親和力,就像年輕人身邊的夥伴一樣,了解他們的需求更能迎合他們的需求。

觀看演唱會是大多數年輕人向往的娛樂活動,同時被他們視為十分奢侈的娛樂消費活動,而動感地帶演唱會走的是平民化路線,它的價格不會太高,而且還有許多票是通過贈送獲得,讓許多年輕人實現了看演唱會的夢想。動感地帶演唱會讓周傑倫、潘瑋柏、S。H。E這些遙不可及的大明星走到了普通消費群體的身邊,同樣也使動感地帶的品牌形象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走進了消費者的內心。

(二)強化個性,加強識別

動感地帶演唱會強化了動感地帶時尚、好玩的品牌特征,為品牌注入了新鮮活力,讓其個性更加鮮明。演唱會具備極強的感染力和互動性,“體驗”的深度和效果不言而喻,在娛樂的同時,也讓現場受眾深度領會到品牌精髓。

動感地帶演唱會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識別和記憶,有助於動感地帶品牌形象的樹立。體驗經濟是一種感性記憶,這種記憶是最不容易被遺忘的。動感地帶演唱會這種宣傳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體驗經濟。它讓消費者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其真切地感受、體會動感地帶個性、時尚的品牌魅力。通過這次不一般的經曆,從而使動感地帶個性、時尚的品牌形象深刻地注入消費者的心目中,形象地刻錄在消費者的腦海裏。

動感地帶演唱會這一宣傳方式牢牢地抓住了其目標受眾的特征,贏得了消費者的肯定和認可,有效地帶動品牌向深入發展。

(本案例由浙江萬裏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2005級廣告學專業羅亞琴、陳樂丹撰寫,戎彥指導、修改)

第三節娛樂也感動〔案例〕一茶一坐《茶之戀》音樂小說品牌推廣一、一茶一坐概況(一)企業文化資料來源:一茶一坐網站。一茶一坐,誕生的茶人文化,一個個靜態的距點流傳著一種傳統文化的新時尚。以茶人文化為推廣核心,以“客人當朋友,夥伴當家人”為經營理念。我們珍視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緣。“大家的客廳”是一茶一坐具體呈現的感覺,是自在如意的氛圍空間。在現代感(modern)並帶有中國元素的空間中,以茶為媒介提升人與人的親密關係。這是一個新的生活式樣(NewLifeStyle),是創造感動·溫暖·幸福·快樂的人生!

(二)LOGO涵義資料和圖片來源:一茶一坐網站。

LOGO涵義:中間的茶——代表“自然”與“茶人文化”,也就是一茶一坐追求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的呈現)兩邊的手——代表人與人透過文化中的共同價值“創造、感動、溫暖”,可無間距地拉近距離,標示一茶一坐“人與人親密關係之創造業”的業態定位。上麵的煙——即代表一茶一坐呈現的自在如意的氛圍與空間——大家的客廳,殷勤有味,更勝於家人。人與人(兩邊的手)在自然(中間的茶)的安排中,因緣而相會。

一茶一坐珍惜一生一會之緣,一般餐飲會把客人視為不特定多數,但一茶一坐卻把客人當朋友,員工當家人。所以我們珍惜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緣。以此一杯茶、一份心代表人與人“真實的瞬間”有最大的真誠和感恩——一茶一坐人都是“惜緣”人。此圖像視作“奉茶”亦可視為“受茶”的形象,接受施與、滿懷“感恩”。並希望人從飲茶中體驗“愛物”,從“知足”中找到最大快樂。所以此標誌引發一茶一坐人的行為準則“惜緣、感恩、愛物、知足”;透過茶人文化圈的擴大,隨更多的施與與接受之間(奉茶與受茶),傳播一茶一坐的核心價值“創造、感動、溫暖”成為共創生命故事的企業。此標誌之精神動作除可作有形的標誌象征外,亦可普及溶作日常動作標誌,推廣與服務中的茶飲用姿,或進而延伸為企業無形的文化資產。

(三)發展曆程參考資料:風投助推一茶一坐擴張,開拓重點移至深圳、廣州,第一食品網。

一茶一坐是1991年在台灣創立的一個普通茶餐廳品牌,2002年6月,一茶一坐以全新的經營理念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了內地的第一家旗艦店,到目前已經在上海、杭州、南京、寧波、深圳、蘇州、北京開出了37家連鎖門店,其中上海21家。

據悉,一茶一坐將以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特大城市為發展的重點區域,每一個特大城市將開出20—30家門店,而一般的省會、經濟發達的地級城市將開出5—6家門店。一茶一坐開業初期發展較慢,用了將近4年才在上海開出8家門店;而後北京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開出8家門店。今年,一茶一坐在深圳將用不到一年時間內開出8家門店。

一茶一坐的門店拓展在2006年進入了加速期,一年就開出了20家門店,比過去三年半開出的16家還多4家。2007年,一茶一坐的開店目標是37家,使總店數達到70家以上,門店開拓的重點將會南移至深圳、廣州。

另外,2006年年底,一茶一坐以授權經營的方式與日本伊藤忠合作,在東京開出了第一家海外門店,2007年還將在東京開出3家。一茶一坐的遠景目標是,10年內在全世界十大國際大都市開出一茶一坐門店,把一茶一坐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國際化中式休閑連鎖餐飲品牌。

二、《茶之戀》音樂小說的推出(一)推廣時機:餐飲淡季《茶之戀》音樂小說的推出選擇在三、四月份,眾所周知,一般三、四月份是餐飲的銷售淡季,屬於每年春節旺季之後必然的銷售回落時期,商家在這一階段也通常選擇減少宣傳推廣活動的策略。

《茶之戀》選擇在淡季推出首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淡季變成旺季,通過宣傳推廣可以把很多本來沒有主動消費意識的人帶進來,因此,前期做了很多活動鋪墊,包括舉辦大型媒體簽售會、給所有會員發E-mail、門店布置等,希望能夠吸引消費者來一茶一坐,迅速提升營業額,在三、四月份的淡季能夠達到一、二月份旺季的銷售份額。

長遠來看,一茶一坐此次走的是感動營銷和文化營銷的路線,通過音樂、小說、愛情故事打動人心,從而讓消費者形成到一茶一坐消費的習慣並能夠長久保持,形成忠誠的消費行為,建立起消費者和一茶一坐長期的、密切的、維係不散的關係。

(二)吻合理念,承襲原有宣傳策略

一茶一坐致力於發揚中國茶文化及飲食文化,其經營理念為把“客人當朋友、夥伴當家人”、把餐廳辦成“大家的客廳”。雖然餐飲業重點強調的多是食物的美味和飲料的可口,但一茶一坐更關注消費者的感受和體驗,一次美好而又溫暖的記憶能讓消費者再次踏入一茶一坐。一茶一坐的定位已不僅是餐飲企業,更多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自如交流的空間,不僅是物質的享受,還可以提供美好的精神享受。《茶之戀》音樂小說的營銷方式,將一茶一坐與音樂和小說聯係起來,借助最具大眾親和力和受眾基礎的娛樂方式有效提升了品牌內涵。

《茶之戀》還是2005—2006年度一茶一坐“美麗茶壺,創意教室”活動的延續。“美麗茶壺,創意教室”教會員親手為茶壺繪製美麗的花紋,造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茶壺。參加活動的會員有情侶、企業的白領、老外、大學畢業生等,還有社會其他群體的人。在一年時間舉辦了200多場美麗茶壺活動。參與者不需要有高深的技藝,隻要用心靈去繪畫,就可以繪製成獨特的作品珍藏。在活動過程當中發生了很多美麗感動的故事,《茶之戀》正是源於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

(三)伴隨音樂閱讀的心情故事

一茶一坐力邀著有多部茶類書籍並在報刊長期撰寫情感專欄的著名作家呂玫執筆並與榕樹下合作出版了《茶之戀》小說,之後又與台灣著名詞曲家合作,同時邀請東方衛視當紅主持人袁成傑、2006我型我秀10強選手戚薇和影視演員陳彥,分別來演繹CD中的8首單曲,製作出配合小說的音樂CD,製成小說CD套裝。

《茶之戀》音樂小說講的是城市中的溫暖愛情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剛剛大學畢業,男主人公想要成為畫家,而女主人公想成為職業白領,兩個人的職業不同,愛情也發生了一點點的摩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來到一茶一坐美麗教室,參加“美麗茶壺,創意教室”的活動。男主人公峻嶺想到一茶一坐繪製美麗的茶壺送女友艾利,可艾利總是那麼繁忙,他們的約會被一陣鈴聲所打擾了。艾利一個無意的舉動,把峻嶺繪製的茶壺打碎了。艾利是不願意讓他們的愛情結束的,於是自己來到一茶一坐,親手繪製了一隻美麗的茶壺,和原來打破的是一模一樣的圖案。主人公相信,繁忙的工作不能打擾他們之間的愛情,隻有真正把握幸福的脈動,就能相守相依。他們兩個走到了一起,因為一茶一坐,因為美麗的茶壺,也因為這份幸福和感動。

《茶之戀》的定位是傳遞感動的文化,一茶一坐企業文化就是創造感動和溫暖,所以借助於書籍與音樂,加之線上線下活動配合,就是要傳達感動文化以及和諧生活的企業理念。

三、《茶之戀》音樂小說宣傳方式及優勢分析(一)溫馨娛樂體驗導入品牌1小說與一茶一坐形象契合

《茶之戀》小說描述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讓夢想成長為現實,需要智慧、努力和愛。講述了年輕女孩子艾利和關於她的以一茶一坐為背景發生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演繹了一曲美麗的現代生活茶之歌。

從小說的內容表現來看,描繪的內容主要是針對都市年輕人。小說中所表現的生活方式、生活經曆、情感等都與一茶一坐目標消費群趨於一致。再加上故事以一茶一坐為背景,讓人感覺就發生在身邊,更加真實。故事情節中也融入了一茶一坐具體的產品,這不僅為該產品做了很好的推廣,更賦予了產品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因此會有很多的女孩子受主人公和故事的感召,來一茶一坐消費。故事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因為網上發帖子,是根據帖子發現的故事,請小說作者改編的文學作品,因為源於生活,也就更貼近生活、貼近受眾。

以短篇小說為表現載體,用植入式營銷的方式,把虛擬的小說世界和真實的一茶一坐體驗結合起來,把品牌形象闡釋得淋漓盡致。

(1)“潤物細無聲”。以小說的形式演繹企業品牌形象,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茶之戀》小說,把故事情節與企業形象理念完美結合,悄無聲息地把品牌傳播給受眾。從故事中塑造與品牌形象的聯想,最終贏得消費者廣泛的認同與品牌價值的提升。

(2)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小說善於“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生活中的真實故事,使之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給人的感覺經驗也更新鮮、細微、獨特、準確和深刻。

《茶之戀》小說取材於一茶一坐會員的真實故事,跟生活有很大的契合度,生活中很多場景和困難都一一展現在故事中,給人以親切、真實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小說以敘事的形式,細微、準確地刻畫人物及其心理。這些都有利於品牌形象的塑造。

(3)濃縮是精華。小說人物集中、情節集中、結構嚴謹、敘述簡練,能夠以小見大,既能塑造血肉豐滿的典型形象,又能迅速反映現實。《茶之戀》一條主線貫穿,集中闡釋城市愛情這個單一主題,重心突出,容易給受眾留下清晰鮮明的印象,也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從而增強一茶一坐內在價值的感染力,迅速提升品牌價值。

2音樂增加娛樂體驗

音樂是以小說為基礎,以與小說捆綁銷售的CD形式出現。CD中有8首單曲,並且在東方風雲榜上進入了排行榜的周冠軍。在網上有此小說CD相關的娛樂報道、MTV播放、FLASH傳播,單曲下載等等,此外還舉行了關於音樂的一係列活動,比如與錢櫃KTV合作的《茶之戀》音樂單曲發布會,重演小說的“茶之戀美麗茶壺”明星活動。後續還有與1037音樂頻道的係列現場K歌模仿比賽……借音樂的娛樂體驗,小說和一茶一坐也得到成功推廣。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可以在不同的人種之間實現沒有障礙的共享,那毫無疑問隻能是音樂。音樂能與情感記憶產生共鳴。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廣告理論專家T。Schwartz就提出了“共鳴模型”(ResonanceModel),強調成功的品牌廣告一定是與目標受眾/消費者產生了共鳴,廣告喚起並激發其內心深處的回憶,讓消費者產生難以忘懷的體驗經曆和感受,也就賦予品牌特定的內涵和象征意義,並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移情聯想。

《茶之戀》的推廣將音樂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利用了音樂如下明顯的特征:

(1)包容性。音樂具備極強的包容性,不僅能夠容納故事情節,還能夠表達人物情感,傳播具備無障礙性,不像廣告語和產品介紹那樣來得露骨,反倒能夠很好地感染和引導受眾,更容易被接受。《茶之戀》為小說配了8首歌,是為小說量身定做的,因此也充分融入了一茶一坐的品牌理念,音樂和故事讓消費者體驗到品牌特定的內涵和象征意義。音樂體驗的好感會產生一種光暈式影響,最終讓企業贏得廣泛的品牌認同。

(2)快速與廣泛。音樂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傳播上的優越性,在生活的任何角落都可以聽到音樂,通過合理而有效的宣傳方法就可以將音樂產品送達更多受眾。《茶之戀》的音樂也彌補了小說以文字傳播速度緩慢的不足。為一茶一坐而專門定製的音樂,在其廣為傳唱的同時,也成為企業的一種可識別標識。音樂傳播的同時,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也得到傳播。

(3)情感性。音樂能對人們的心靈產生感染和震撼,在傳遞品牌特性上,音樂的影響往往是潛意識的,但卻是難以抵擋和消除的,會迅速由生理感受上升為心理體驗。《茶之戀》的音樂唱出了都市少男少女對於愛情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後來拍攝的MV,更富敘事性和感染力,給人以廣泛的想象空間,完美詮釋了一茶一坐的形象。

3運用名人增強吸引力

小說的作者是實力派作家呂玫,原電台流行音樂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所監製的《七彩原創單曲榜》為中國原創音樂總評榜最早的成員榜之一,采訪內地、港台歌星近百位,1998年獲得廣播電影電視協會頒發的市級電台音樂節目一等獎及名牌節目獎。2002年MTV萊卡時尚頒獎晚會及2003年MTV巨星炫風超級盛典總撰稿、東方電視台音樂頻道《非常娛樂》節目撰稿、《上海電視》周刊專欄作家。之前的《麵試男朋友》與這次的《和風·茶之戀》都為她所著。呂玫具有深厚的娛樂業背景,還撰寫了歌詞,擔任了音樂故事的口播部分,並參與了整個專案的協調統籌。不僅給小說配了8首歌,與台灣著名詞曲家合作,同時邀請當年2006我型我秀10強選手戚薇、東方衛視當紅主持人袁成傑、影視新人陳彥,分別來演繹CD中的8首單曲。

名人是人們生活中接觸比較多因而比較熟悉的群體,名人效應也就是因為名人本身的影響力,而在其出現的時候達到事態擴大、影響加強的效果,這就是名人效應。因為受眾對名人的喜歡、信任甚至模仿,從而轉嫁到對產品的喜歡、信任和模仿。

“茶之戀”在其推出之前,就巧用名人,包括作家、作曲家、演唱者,造勢吸引眼球,為其後來的推廣打下了基礎。

另外,一茶一坐因為音樂小說的特殊性,也沒有選擇每天在各大媒體和娛樂新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明星,受眾頻繁接觸這些明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同時,這些人已經在受眾心目中形成了清晰、固定的形象,會使得明星成為音樂小說的主導,喧賓奪主,整體營銷傳播效果也不會那麼好了。

除了小說、音樂、明星外,後續的娛樂性活動也非常多,比如網上小說續寫比賽、《茶之戀》與1037音樂頻率的係列現場K歌模仿賽,不單引起了直接消費群體的注意及加入,更能擴大影響力,不止有利於此次推廣,也能為企業今後的市場擴張打下基礎,讓品牌演變為一種文化觀念的代表。同時還有要把其發展成影視劇、在話劇中植入音樂和小說、與遊戲網站整合等進行中或計劃中的事項,有效延伸了《茶之戀》的生命力。

(二)線上線下組合傳播,效果顯著

1線下傳播優勢

(1)宣傳形式娛樂化,參與度高。無論是音樂小說還是相關的續寫、唱歌活動都采用娛樂體驗形式,較高的參與度保證受眾能夠充分感受到一茶一坐的企業文化,比起純粹商業廣告宣傳,不僅留給受眾寬泛的參與空間,更以溫和、平等、互動的形式加深受眾的體驗。

(2)參與群體廣泛,感受直接。一茶一坐近幾年的宣傳活動都調動了受眾的廣泛參與,比如之前的“美麗茶壺,創意教室”就是如此。盡管比起電視廣告、報紙廣告接觸麵要狹窄得多,但這些參與者都是一茶一坐的消費者或者潛在消費者,受眾“質量”非常高。

比如,在2006年1月25日首次《茶之戀》音樂小說的發布會現場,選址在上海地標性的時尚中心,邀請了境內外近100多家媒體進行報道,場麵非常熱烈。原定在晚上11點結束,可是到12點的時候人還是很多,當天銷售量達到500本之高。

2線上傳播優勢

(1)受眾群體龐大。一旦在互聯網上建立了宣傳基地,其對象就不僅限於某一特定區域,而是麵向全球的受眾,不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製。

(2)信息針對性強。線上信息接收是主動的行為,受眾都是對信息本身感興趣的群體,因此是有的放矢,針對性很強。

(3)性價比高。從傳播方式來說,由於利用網絡宣傳,費用低,加上信息的命中率極高,故其“性價比”極佳。

另外,《茶之戀》的音樂和Flash在百度和土豆網上都可以找到,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土豆網是人氣頗高的視頻網站,在關注度和傳播上都占據明顯優勢。此次線上傳播還發揮了手機用戶數量龐大的優勢,提供彩鈴下載,進一步推動傳播。

本次《茶之戀》有5萬冊書加CD營銷的計劃,其中4萬冊書籍門店售賣,還有超市和各地的書店是1萬冊的數量,企業預計門店是在兩個月之內銷售完4萬冊,但沒有想到銷售狀況異常好,一個月之內銷售一空,創造了日銷售量1200本的記錄,被很多的報紙和網絡轉載。通過這個活動企業在市場的占有率提升到10%。2007年的2、3月相比,營業額增長了69%,茶卡會員數量提升10%。資料來源:2006—2007年度中國傑出營銷獎分類決賽快速消費品及文化類專場,和訊網

實際上《茶之戀》並不是市場上第一部音樂小說,其有效營銷傳播實現的關鍵就在於把握住了受眾的“認同感”,在門店所有購買一茶一坐音樂小說的人,都是一茶一坐的忠實會員及客戶。當他們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很多場景,很多故事都會勾起他們溫馨的回憶,還有參加過一茶一坐美麗茶壺的活動,因此能夠產生非常強烈的認同感,在接受音樂小說的同時,也接受了一茶一坐的理念,深刻體驗到一茶一坐的品牌特性。同時借助活動和線上傳播擴展了影響力,也就相應擴大了消費群體。

《茶之戀》集合了不同的娛樂元素,有主有輔,把握住體驗營銷、感動營銷的大趨勢,還預留了進一步延伸的空間,成為最溫暖的、最親近的娛樂營銷傳播實例。

(本案例由浙江萬裏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2005級廣告學專業學生李潔、沈曉萍、沈麗珍撰寫,戎彥修改)

第四節邊遊戲,邊傳播〔案例〕《跑跑卡丁車》的廣告資源一、《跑跑卡丁車》——中國人氣最高的網絡遊戲《跑跑卡丁車》為NEXON開發,屬於競速型休閑網絡遊戲。由中國世紀天成公司從2006年開始正式運營,僅一年半有餘,就已經擁有了不計其數的注冊用戶,遊戲的最高在線數也早已突破了80萬大關。從登陸中國大陸到現在仍一直保持著超高的人氣,可謂風靡了整個神州大地。漂移、手指等等遊戲中的元素更是成為了各遊戲迷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

簡單快樂的遊戲方式使它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休閑遊戲,目前位居百度曆史總搜索及關鍵字搜索排名首位,遊戲活躍用戶遍及全國,年齡跨度大,女性用戶比例高。

作為“國民遊戲”的《跑跑卡丁車》,最大特色就是極其簡單的上手操作和變數繁多的實際遊戲過程。每個用戶都可以在遊戲中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遊戲樂趣。而《跑跑卡丁車》在數值設置上的合理和博大精深,也為這款遊戲的深度挖掘探索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由於遊戲的高競技性和合理性,使以《跑跑卡丁車》為平台而衍生開來的遊戲比賽,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蔓延開來。這也是以往任何一款網絡遊戲所無法比擬的,“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遊戲特質,大大延長了《跑跑卡丁車》的遊戲生命,潛力不可忽視。而世紀天成在這款遊戲的運營過程中,也充分展示了其高品質的運營服務質量,無論是線上遊戲的更新頻率、線下比賽的高專業化和高娛樂化,還是對各種細節問題的應對處置,都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家專業級遊戲運營商所應具備的極高水準。也正由於這樣出色的遊戲品質以及龐大的用戶群,使《跑跑卡丁車》漸漸形成了其得天獨厚的宣傳平台效應——隻要在《跑跑卡丁車》官網或是遊戲內發布任何一條信息,馬上就可以被數百萬的用戶在第一時間內看到並普及。所以在這個廣告無孔不入的年代,廣告商更不會錯過這一得天獨厚的宣傳平台。從《跑跑卡丁車》推出至今,三星、可口可樂、芬達、新浪等多家企業與其合作,運用《跑跑卡丁車》這一遊戲平台以多種形式對自己的產品服務進行宣傳推廣。

《跑跑卡丁車》曾榮獲多項大獎:

2006年4月,新浪:最受歡迎休閑類網絡遊戲;

2006年6月,中國網絡遊戲迅雷下載排行榜十大人氣網絡遊戲;

2006年10月,ChinaJoy優秀遊戲評選大賽金翎獎、玩家最喜愛的十大網絡遊戲、最佳境外網絡遊戲、最佳Q版網絡遊戲;

2006年12月,中國遊戲行業金手指最佳休閑遊戲;

2007年1月,騰訊中國網絡遊戲風雲榜最受歡迎網絡遊戲、休閑遊戲、免費遊戲,中國遊戲產業年會2006年度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絡遊戲,上海新聞出版局網絡遊戲年度大獎。

這也證明《跑跑卡丁車》受歡迎的程度及作為廣告載體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