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行性分析
1網絡是21世紀最大的流行趨勢
21世紀網絡是無可置疑的最大發展趨勢,第十六次CNNIC調查結果顯示,截至到2005年6月30日,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0300萬人,上網基數極大。
另一組數據同樣說明了網絡文化無處不在:
在國內,MSN、QQ、UC的使用者超過兩億;
2005年,中國有5000萬玩家玩網絡遊戲,網遊玩家總數居世界第一;
網絡BBS大熱,天涯、貓撲等著名論壇日訪問量超過千萬。
通過這樣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網絡就是流行,就是趨勢,就是市場機會,搭上網絡這班快車,就抓住了21世紀最大的商機。
網絡在21世紀是商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會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葉茂中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
2挨上網絡,非富即成名
利用網絡賺錢或者賺取名氣的例子也是層出不窮,多到難以計數。
網絡代表著財富和名氣:
網絡+門戶網站=網易丁磊;
網絡+遊戲=盛大網絡陳天橋;
網絡+購物=易趣;
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丁香花》、《我不是黃蓉》、《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聰明的企業和個人發現了網絡,紛紛開始與網絡搭邊:
可口可樂+魔獸=最富時尚感的飲料;
百事可樂+傳奇遊戲=最年輕的飲料;
網絡+紅人=芙蓉姐姐、木子美、流氓燕……
利用網絡讓自己成為主角的諸多成功實例也給餅幹提供了思路和新的機會。
(二)占據品類第一
裏斯和特勞特在《市場營銷22條法則》中說“成為第一勝過做得更好”,說的就是占據品類第一的問題。成功占據品類第一就能夠贏得市場,因為占據了消費者心智資源,讓消費者在這一產品和品類之間劃上了等號,可以稱得上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比如:
維生素糖果=雅客;
中華立領=柒牌男裝;
涼茶=王老吉;
彈麵=今麥郎;
…………
“品類第一”是差異化競爭、藍海戰略,通常會達到回報遠遠多於付出的結果。
美福萊要做全球第一款網絡餅幹!
“據資料顯示,有七成以上網民喜歡上網時吃零食,說明網絡食品消費人群基數大;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是14小時,55%的網民每周上網吃零食的平均次數是15次,網民上網吃零食頻率高,網絡食品市場容量巨大。”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抓住機會,你就紅——“紅了”網絡飯飯全案策劃紀實》,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網站。
21世紀最大的趨勢——網絡,應該也必將席卷餅幹。這個如此巨大的市場,還完全是空白,美福萊做中國第一款網絡餅幹,將帶領中國餅幹闖入網絡淘金時代。
葉茂中策劃機構還特別指出:網絡餅幹的終極目標,並不是隻做網絡食品,而是希望通過首先切割“網民”這個分眾市場,撕開市場缺口,創建一個時尚品牌,形成一個分眾產業,然後以這個分眾產業為基礎,向大眾市場擴張,最終擴展成一個年輕人的大眾市場。
三、網絡印記,從產品開始
那麼,什麼樣的餅幹才能稱得上是網絡餅幹呢?葉茂中公司從“形似”、“神似”、“意似”三個方麵入手,為產品打造了鮮明的網絡印記。
(一)網絡概念的“形似”——網絡感十足的產品造型
網絡時代有一個符號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在我們上網的基礎設置電腦鍵盤上就有這個符號。電腦鍵盤按鍵的形狀加上“@”符號,讓餅幹網絡感十足,如所示。
(二)網絡概念的“神似”——獨特的網絡產品利益
長時間麵對電腦會對消費者造成如下傷害:視覺疲勞、視力下降;看不見的電腦輻射在無聲無息中危害著人體健康;體內的鈣質也會由於長時間的端坐而悄然流失。
針對長時間上網的三種主要危害,第一款網絡餅幹富含獨有的“能量補丁”——豐富的維生素、β胡蘿卜素和活性鈣,可以給長時間麵對屏幕的人群更多關懷、更多能量:維生素是合成視網膜中視紫質的必需物質,可以維持正常視力,緩解視疲勞,有效預防視力衰退;β胡蘿卜素能夠提高人體紅細胞的活性,抵抗不良環境中的射線輻射,增強免疫力,適合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群體;活性鈣則能維持調節機體內許多生理生化過程,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促進骨骼生長,增加機體抵抗力。
(三)網絡概念的“意似”——為網絡族量身定做的食用方法和口味
網民一邊上網一邊吃零食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零食易碎易掉渣、容易弄髒手從而汙染鍵盤,因此,第一款網絡餅幹在產品上做了量身定做的改變:
首先,大小上的改變。第一款網絡餅幹個頭小,與一般鍵盤按鍵大小近似,可以一口一個,吃起來不掉渣。
其次,在產品紙盒包裝的開口上做文章。不采用常規的兩端開口方式,而采用刀版工藝,直接在包裝盒正麵開口,消費者隻要騰出一隻手,沿刀版撕開即可打開食用,非常方便,上網與吃零食兩不誤。
再次,在規格上考慮充分,采用60G為主的小規格和120G為輔的“情侶裝”,一次可以吃完,不浪費。
另外,低甜低油,適合飲食新趨勢;同時開發麥香原味、番茄、孜然燒烤等十種口味,豐富產品線,給網民更多選擇。
四、傳播起始:一“名”驚人
美國營銷大師阿爾·裏斯曾經說過: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名字。
成功的品牌命名一般要遵循幾個原則:
簡單易記。品牌命名一定要簡潔,最好讓受眾第一眼看到就能立刻記住。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莫不是吻合此原則。比如,全球十大品牌之一、世界上最大的電腦製造商、被譽為“藍色巨人”的IBM,它的全稱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這樣的名稱不但不易讀寫,而且很難記憶,在傳播上首先就形成了障礙,於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計出了簡單的IBM稱謂和字體造型,對外傳播,終於造就了其高科技領域的領導者形象。
上口易傳。好的品牌命名讀起來琅琅上口,極易傳播。吉普(Jeep)汽車的車身都帶有GP標誌,並標明是通用型越野車,Jeep即是英文generalpurpose首字縮寫GP的發音。
能夠產生正麵聯想。受眾麵對好的命名能夠產生積極的、正麵的聯想。比如“可口可樂”被視作世界上翻譯得最成功的名字,既可口又可樂。再比如民間曾經流行這樣的一則祝福手機短信息:願你新年新氣象,百事可樂,萬事七喜,心情雪碧,工作紅牛,生活茹夢,愛情鮮橙多,天天娃哈哈,月月樂百事,年年高樂高,永遠都醒目。可見,成功的品牌命名都是積極向上的。
通過市場調查,葉茂中公司發現,消費者對企業名稱——“美福萊”的認知度、辨識度以及好感度都相當低。顯然,美福萊這三個字已經成為品牌構建之路上的第一個障礙。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成功的基礎,也是搶占機會的利器,於是尋找一個適合的品牌名稱便成了葉茂中策劃要完成的一個課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象征活力、愉快、幸福、好運,是最吉祥的色彩。喜慶時刻都會使用紅顏色,門聯、請帖、燈籠、禮品包裝、紅彩帶……
再看看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從影視圈到體育界,從超級女聲到萊卡我型我SHOW,從芙蓉姐姐到芙蓉哥哥,無論明星,還是平民,這正是一個誰都想當主角、誰都想紅的年代。
於是“紅”從3500多個漢字中躍然而出。
單字讀起來不上口,名詞又不及動詞形象、生動。“紅了”——既代表了一種幸福如意的狀態,又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願景。作為品牌名稱,簡潔明了、琅琅上口。
品牌名有了,產品名稱呢?屬於餅幹這個大類,就叫做“網絡餅幹”嗎?
餅幹這個品類消費者非常熟悉,即便冠上“網絡”之名,仍然沒有太多新奇的地方,也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有一個區別於餅幹的新鮮的名字,一定會帶消費者更多的新奇感和嚐試欲望。消費者會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產品。
於是,“網絡飯飯”的名字脫穎而出,既抓住了“網絡”概念,“飯飯”更讓人體會到是上網時吃的,而且與“飯”一樣必不可少。這個名稱帶給人更多的新奇感,增添了嚐試的欲望。
五、搶占網絡遊戲資源
與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聯係最密切、最有動感、最刺激的項目就是網絡遊戲,所以在否定了諸多方案之後,葉茂中公司決定讓紅了網絡飯飯搭乘網絡遊戲的順風車。在2005年,《天堂》、《文明》、《仙劍》、《魔獸世界》等,一款又一款網絡遊戲火爆神州,吸引了幾千萬玩家。
而葉茂中公司始終認為形象載體是傳播中重要的環節,可以幫助消費者快速、便利地認知品牌。在紅了網絡飯飯整個傳播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品牌形象載體的創意表現。代言人李冰冰化身為網絡劍客,身穿網遊鎧甲,背插長劍,英姿颯爽,把“網遊”這個創意概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冰冰的網遊造型既時尚又炫酷,應用在所有品牌出現的地方:包裝、TVC、平麵廣告、招商現場、終端,製造出一個“紅了”的海洋。在電視廣告中,讓一紅一黑兩個“網遊戰士”對打,吃了“紅了網絡飯飯”補充能量的紅衣李冰冰最終獲勝。而李冰冰的一句台詞“想跟我鬥,等你紅了再說”,有點酷、有點挑釁、有點叛逆、有點另類,更傳神地表達了“紅了”的品牌內涵和年輕消費者的心聲。影視廣告把網絡遊戲場景也嫁接其中,營造出一個虛擬的戰鬥場麵。
六、快速啟動市場,建立全國網絡
有了好的產品概念、品牌名稱、傳播載體,要做的就是快速啟動市場,建立銷售網絡,把貨迅速鋪向全國。
紅了網絡飯飯“高質中價”是啟動市場的關鍵要素之一。“高質”體現在:精選北方優質麵粉,外加高檔卡紙覆膜外包裝,OPP內包裝,並且以品牌模式運作,打造出高質產品。“中價”體現在:參照競爭對手零售價和渠道價差,為客戶製定了產品完整的價格體係,其中“網絡飯飯60G”零售價26元,“心裏有茶90G”零售價28元,這樣,既保證了零售價格不高於對手,又保證了渠道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講,把貨迅速鋪向全國是第一關鍵。所以招商原則確定為:“全國招商,招商條件中等。”
策劃之初,葉茂中公司即確定了趕10月糖酒會招商的渠道建立策略。為了這一目標,從招商會策劃方案、招商廣告、現場布置、講稿串詞、互動活動安排等各方麵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從10月6日開始,“紅了網絡飯飯”火爆場麵就一路飄紅:
開展第二天,就簽下70位經銷商;
第三天,簽下近100位經銷商,預收款900餘萬;
10月9日下午3點,“紅了網絡飯飯”招商說明會大幕拉開,葉茂中到場對“紅了網絡飯飯”市場機會進行分析演講,形象代言人李冰冰傾情參會,近1000名經銷商隆重捧場。
經銷商熱情繼續高潮迭起,甚至出現兩個東北經銷商為爭奪區域代理權,最後以拳腳來定輸贏的場麵。
招商數量還在直線攀升,回收現款也不斷刷新,到招商會結束,“紅了網絡飯飯”的經銷商數量,已經從零上升為250多位,訂貨金額達到2個多億,首批貨款達到3000餘萬,“紅了的全國渠道”,一夜之間,即已建立。
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一切從零開始,完成了這個“紅了網絡飯飯”的全案策劃,當聽到“紅了網絡飯飯”招商2個多億的時候,“葉茂中紅了項目組”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奔跑了4個多月的雙腿和心髒終於可以暫時休息了。
奇跡誕生就看有沒有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抓住機會的能力,機會就是財富,看好了,抓準了,人人都有機會!
七、業內熱鬧市場冷清,數字化時代如何理性?
一篇名為《網絡時代,流行網絡食品?》的文章提到,記者在隨機走訪中了解有關網絡食品,情況不容樂觀:鄭州某大型超市一負責人表示,網絡食品生產廠家的廣告攻勢曾讓他以為網絡食品會成為超市裏的“明星”食品,目前來看“總體銷售並不理想”;在市內其他一些超市及街頭小商店,記者也聽到了網絡食品“叫好不叫座”的聲音。趙丹:《網絡時代,流行網絡食品?》,《東方今報》,轉引自中國流通研究網。
杭州《每日商報》中曾經有一篇名為《網蟲不買“網絡食品”的賬》方明華:《網絡食品,還是虛火旺盛時》,《中國營銷傳播網》。的報道:
世紀聯華慶春店的相關負責人就納悶:“剛引進來的時候以為會有很多人買,畢竟現在上網的人那麼多。但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回事情,都快兩三個月了,一種網絡餅幹的銷量平均每天隻有四五包,上一段時間做特價,每盒從26元降到18元,也沒有什麼起色。”和這種網絡餅幹一樣,一種以盛大最賺錢網絡遊戲命名的網絡飲料也在該超市受到了冷落,平均每天的銷量隻有幾瓶,而像娃哈哈、康師傅等傳統知名飲料品牌旗下的飲料產品每天的銷量都接近上萬瓶。華潤萬家超市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該超市,網絡食品的銷量也不理想,大多數網絡食品在同類產品中的排名都在倒數位置。……幾個月下來,網絡食品總體銷售卻不見起色,部分品種甚至因為銷售達不到指標而被超市婉拒退場。
“網絡食品”在行業內的廠家、專業媒體和經銷商那裏十分火爆,但真正了解它的消費者有限,銷售情況也並不理想。加上網絡這個21世紀最大流行趨勢的名號,似乎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消費者根本不買賬!
整個策劃有很多亮點,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當然市場的反應也說明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放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中,讀者從中能夠解讀出經驗幾多?教訓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