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蘿卜加大棒一(1 / 2)

楊剛施行稅賦新政,每五稅一,換算下來乃是百分之二十的稅率,相比唐朝的十稅一,宋朝的十五稅一,以及大明的三十稅一,翻了幾番,可謂重稅,不過相比於後世稅賦稅率,卻是小兒科了。

在後世,世界上148個國家的平均稅負是百分之四十七左右,歐洲平均稅負為百分之四十四,而在天朝,稅負據說約為百分之四十五,百分百和世界接軌了,普通百姓的福利待遇有沒有接軌則未可得知。

相比於後世普通人承擔的稅負,楊剛製訂的賦稅新政便不算高,尤其是明確提出要先扣除士農工商的溫飽、本利所需,所餘方才需要交納賦稅,五稅一的新政便很是靠譜了,而這個比例也是楊剛仔細思考,將後世與大明現下生產力水平仔細比對後,謹慎得出的。

收稅收的多一點沒關係,但一定要能滿足百姓養家糊口的基本需求,楊剛製訂的稅賦新政本質上是在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從法理上製訂一條嚴格保護百姓利益的製度,楊剛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想要長久屹立,那麼就一定要有能夠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製度。

縱觀華夏五千年文明,每每二三百年便有王朝更替,每一次興亡盛衰的背後都是一次全社會的利益再分配,楊剛史書讀了不少,心得什麼的好歹有一些,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的本質便是利益分配,而楊剛恰恰吃透了這一點,是以不管稅賦新政會得罪多少權貴階層,也在所不惜。

人心向背,萬變不離其宗,當年毛太祖減租減息,打土豪分田地什麼的,那效果可是剛剛的,如今俺也學上一學,嗯,隻要百姓收心,士紳權貴什麼的,嘿嘿,為往聖繼絕學一定的是士族中人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話是這般說,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楊剛還是不願意和關中士紳階層徹底決裂的,不說士紳豪門根結之深,潛藏的力量之大,也不說一旦撕破臉麵,關中內耗會有怎樣的影響,單單考慮到這個時代的精英分子,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才大多數都在士紳大族門第中,楊剛便不會輕易舉起屠刀,大開殺戒。

毛太祖造反打天下時可以隻依靠一幫大字不識的泥腿子,可是一旦到了坐江山的時候,還不是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尤其是知識分子階層!

要是在大學生多如狗的後世就好了,我還用擔心找不到可用之人?還會擔憂沒有可造之材出仕做官,為我效力麼!?

懷著遺憾,楊剛開始推行賦稅新政,三秦之地幾乎同時施行,而為了監督新政順利實施,楊剛特意抽調一營兵馬,加上西安府錦衣衛千戶所,全力配合初初打起架子的陝西布政使司行事,敢有違逆稅賦新政者,一律扣一頂作亂的大帽子,舉族斬殺,絕不留情!

拿刀子威逼各地士紳豪族乖乖聽話是一方麵,與顏越、莫言不知商議了多少個通宵的楊剛還有別的手段,打一棒槌給個甜棗,並非莽夫的楊剛自然懂得胡蘿卜加大棒更具威力的道理。

在無數仇恨的目光中,楊家莊的大老爺楊水盛第二次走進了潼關縣衙,得知楊氏宗族也在稅賦新政之內的楊水盛本來一刻不想多呆,隻想早早返回渭南,和楊老太公、兩位兄弟共籌對策的,哪隻校場鴻門宴之後,勝捷軍軍師參讚顏越便堵住了楊水盛去路,不由分說,強邀楊水盛往縣衙一行。

楊水盛心不甘情不願,可是顏越隻是一句話,楊水盛便改了主意。

顏先生說‘稅賦新政一事尚未定死’,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莫非…………

楊水盛忍不住便想到了自己的身份,甘陝總督楊剛的親大伯,血濃於水,哪有親侄子坑大伯的道理?即便沒有人性,坑了大伯,那小子難道連二弟長盛,自己的親爹也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