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想,楊水盛的臉色便多雲轉晴,心情大好了,不必顏越多說,便興衝衝往縣衙而去,顏越則隱秘的往四下掃了一眼,確定有士紳隱約聽見自己適才的關鍵一句,方匆匆跟了上去。
一項新政出台,往往會有許多人的利益受到影響,得利者不必細說,受到損失的人肯定滿肚怨氣。眼睛牢牢盯緊了新政,要找出一千一萬個不是來。
楊水盛還沒進縣衙大門,留在潼關的士紳豪族們便都知道楊家莊大老爺與親侄子秘密私會的事情了,而顏越的一句‘稅賦新政一事尚未定死’更是引發了一股浩大潛流,無數視線盯緊了潼關縣衙,隻等楊水盛出來,便要聽個說法。
等待最是熬煎人,尤其是牽扯到真金白銀,往日裏講究氣概風度的官宦之後、讀書種子都沒了閑情雅致,可是平日裏高高在上的老爺們著急上火,卻遲遲得不到安慰,找不到發泄,足足過了一天一夜,楊大老爺的身影才姍姍出現。
和一天之前走進潼關縣衙時相比,楊水盛臉上已經沒有了興奮、期待,也沒有沮喪、悲憤之色,反倒是一副讓許多人心中驚訝的深思之狀。
楊水盛楊老爺在思慮什麼?看那樣子,仿佛,仿佛,仿佛不像是一個土財主,而是經天緯地的國家棟梁一般………唔,這一定是錯覺罷!?
縣衙外的大街上,無數人牢牢盯緊了楊水盛,其中幾人互視一眼,微微點頭,一並邁步,齊齊向楊水盛迎去。
“楊兄楊兄,弟可是苦苦等了一宿啊,唔,我等結伴而來,也當結伴歸去,楊兄,我們便一起走罷!”
楊水盛神思恍惚,正在想心事,突然聽見有人呼喚,抬起頭來一看,立刻認出發生召喚的乃是自己的一個朋友,隻是除卻同是渭南人的朋友,其他幾人可都不認識。
不過不出一盞茶功夫,幾個未曾謀麵的人便都報上名姓,與楊水盛稱兄道弟起來,再有兩三炷香工夫,幾個人便坐到潼關最好的一家酒樓裏,成了莫逆知交。
除卻渭南同鄉王光,在座另外幾人都是西安府人氏,非富即貴,其中一個姓武名長清的,其伯父還是大明的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的高官!
大理寺相當於後世的最高法院,在大明可是權職極重的府衙,楊氏宗族雖然在地方上頗為顯赫,可即便隻是中央高官的子侄輩,也不會把楊水盛這等地方鄉紳放在眼裏,故此武長清舉杯向楊水盛祝酒時,楊水盛頗感意外惶恐。
不過,雖然心中有些不安,楊水盛卻沒在臉上露出異樣來,驚訝什麼的統統沒有,隻因為早在縣衙中和侄子楊剛談論正事時,這等情況便早早料到了,隻不過楊水盛沒想到,楊剛、顏越、莫言三人述說的情形會發生的如此之早,如此之快。
剛兒所說不錯,如今的楊家可不必以往,斤斤計較一點賦稅乃是自賤身價,唔,如今三秦都在我親侄子手裏,掏一點銀子、糧草值得什麼!
楊水盛心中想著,站起來與武長清輕輕一碰杯,舉杯仰脖,熱辣辣的滋味自喉嚨口一路向下,放下杯來,楊水盛眼中閃過一絲得意,然後突然變了臉色。
“王兄,武兄,承蒙款待,弟不勝榮幸,幾位心中所想,弟也能猜到幾分,隻是,隻是…………”
“楊兄,隻是什麼?”王光、武長清齊齊問道,一臉急切。
“隻是,慚愧啊…………唉,且聽弟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