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價神器”挑戰電商價格陷阱
財富·人生
作者:徐向林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網絡購物漸成社會生活的常態。11月11日不僅是網友們創造的“光棍節”,更是淘寶網創設的“電商購物節”,僅2013年11月11日這一天,淘寶網銷售突破350億元,刷新了曆史紀錄。各網店推出的“秒殺”、“折上折”是這場購物狂歡的“升溫器”。然而,掌櫃們的“血拚”真的是虧本大甩賣嗎?
廣東小夥李禮創辦的“比價神器”網,輸入商品網頁編號或商品網址,就能顯示出對應商品的曆史價格數據,讓那些價格戰背後的貓膩逐一浮現。那麼,這個具有公益性質的惠及億萬網友的“比價神器”是如何“煉”成的呢?
網購吐槽:
習慣思維頻“中招”
“我開發出比價數據庫後,很多網友總認為我是畢業於名校的計算機專家。事實上,我是自學成才,當初學電腦網絡技術,完全是被‘趕鴨子上架’。”生性率真的李禮聊起自己的從業經曆,毫不避諱自己的“草根”出身。
作為一名曾經的網絡“菜鳥”,李禮的“晉級之路”走了10年。
今年31歲的李禮本名叫李保勝,李禮是他的網名。1998年,李禮從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中畢業,考入廣州一所中專讀計算機專業。當時,中專學校已市場化運作,重經濟效益輕素質教育的現象已現端倪,而且,李禮讀的是該校的分校。他感覺到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一年後,李禮選擇了中途輟學。
輟學後,李禮回到老家,有一定美術基礎的他進了縣城的一家電腦廣告招牌店做學徒。店裏有電腦和網絡,李禮學會了上網。2002年,李禮應聘到深圳一家外貿公司做平麵和包裝設計。
一年後,公司建立網站,老板看過李禮的履曆,知道他學過計算機,便讓他兼管公司網站。接受這個新任務時,李禮頭都大了,雖說曾在中專學校有過一年的專業學習,但他隻不過接觸了一些計算機的理論“皮毛”而已,並沒有任何實踐經驗。那時的他有種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李禮硬著頭皮從頭開始,重拾計算機專業方麵的課本,並購買了大量的計算機軟件類書籍進行自學。
“那時沒什麼工作壓力,我也學得很慢。”李禮說,“我在幹中學、學中幹,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對於鞏固專業知識十分重要。”在李禮看來,那段時間就是“鍛劍”的過程。
2009年,李禮從工作了7年的公司辭職,自己創辦了“西貼網”和“快遞之家”等網站。也就是在自己創業的那一年,李禮才正式開始學習數據庫應用。
“從接觸網絡到管理網站,再到後來學習數據庫,我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李禮坦言,正是這段看似漫長的學習過程,為他建立“比價神器”夯實了基礎。否則,如果沒有這些專業知識的儲備,要從海量的網絡店鋪中搜集價格信息並生成價格走勢圖,無異於大海尋針,創造奇跡的概率幾乎為零。
在網購中,大多數人都存在著習慣性的思維,即網上的價格比線下的低,新價格比老價格低,促銷價肯定比平時價格低。而商家恰恰抓住人們這種習慣思維的心理,其實很多的打折優惠活動並不靠譜。
就網購而言,李禮無疑是“先行者”。早在2002年,李禮就開始網購虛擬商品、書籍和CD。隨著電商的快速崛起,從2006年開始,他熱衷於網上購買辦公用品、電腦配件及數碼產品、服飾等,用他的話說就是:“自從迷上了網購,我就幾乎沒進過實體店購物。”
一次,李禮想給妻子買一款筆記本電腦,他在網店上看到的標價是6388元。正好該網店要做店慶活動,按常規思維,店慶活動期間,商品肯定會比平時便宜。李禮就巴望著店慶到來。豈料,店慶前三天,該款電腦不降反漲了200元。店家還對這個實際漲了的新價格大打“特價牌”,引來了眾多網友搶購。
由於李禮事前看過報價,這一價格的變化對他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也使他對網絡購物有了重新的認識。
還有一次,李禮給妻子網購某品牌服飾。網店的報價是4.3折約98元。李禮因有過前車之鑒,為了不再買貴了,他查詢了該商品的曆史價格,發現該商品在這家網店以前售價都是228元。如果照此算下來,這回網購應該是占了大便宜。
但是,李禮還是覺得這個價格有點問題,他再次對該網店的曆史報價進行剖析,結果發現他看中的這款服飾上架時間隻有一個多月。於是,他再查詢該商品在同店鋪的關鍵詞,還真的發現相同的商品,標題及內容和它一模一樣,但標的價格是150元,再往下追查,該商品上架半年多,曆史價格在很多時段標注的僅有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