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風險影響因素及其預警防控分析
衛生與醫療管理
作者:楊蓓
摘要:通過眾多文獻及統計資料獲取近年來有關醫療風險的數據,從影響醫療風險的三個主要因素入手,分析醫療風險產生的原因,研究目前各方人員對醫療風險的處理,從中探討醫療風險的有效管理方法以及完善預警防控工作,為做好醫療工作提出一點建議。
關鍵詞:醫療風險 風險管理 風險預警
醫療風險是醫療糾紛的主要來源,也是醫院管理中較難處理的一個方麵,作為醫療從業人員應該充分意識到醫療的特殊性質,以及醫療風險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采取積極的方法去應對。根據多方研究人員的解釋,可以了解到醫療風險實際上是指一種會給醫院、患者、社會三方都造成一定危害的可能性,以目前各項研究來看,我國的醫療風險發生情況十分嚴峻。因此,充分了解產生醫療風險的因素,從而加緊對醫療風險管理、醫療風險預警係統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1.醫療風險的影響因素
以當前實際情況以及眾多學者的劃分依據來看,醫療風險的影響因素主要還是來自三個方麵,即社會因素、患者因素、醫院因素。
1.1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對醫療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媒體輿論導向以及衛生製度方麵,這兩者將近占了社會因素的85%,可見製度的不健全與輿論的刻意炒作容易導致醫療風險的發生。
1.2患者因素
由患者引發的醫療風險主要體現在患者對醫院的質疑、不信任等,或者是對醫院的服務有過高的要求,以及患者對醫療理念缺乏認知,對於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沒有按要求執行導致醫療事故等等。
1.3醫院因素
醫院因素主要由兩方麵組成。首先是醫院的管理製度,醫院管理製度不合理的具體表現包括治療時間的安排不合理、患者在院治療期間的護理不周全、普通候診狀況或急診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等等,而造成這些環節出現漏洞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醫護人員數量上的缺乏、監督考核力度不夠、獎懲製度不完善、醫院的設備設施達不到要求等等。鑒於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在預防疾病、治療疾病方麵越來越注重,如何協調好醫療資源管理與患者需求之間的關係是預防醫療風險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次是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從新聞媒體等行業對醫療現象的曝光來看,雖然有些報道言過其實,但由於醫護人員態度惡劣、不負責任甚至徇私枉法導致的醫療事故也確實不少,可見加強對醫護人員專業素養的培訓對於醫療風險預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在這方麵做得不夠,由於沒有相關規定規範培訓製度,何時開設相關教育課堂以及間隔多久進行一次相關教育都由醫院自行決定,不少醫院都隻在一年中開設兩、三次培訓,有的甚至沒有該方麵的教育。如何保障醫護人員的水平與道德素養是當前醫療機構亟需思考的問題。
2.醫療風險預警研究
2.1醫療風險管理
醫療風險的管理包括了醫療風險的監測方法、風險的分擔以及公布處理結果的方式。在當前的監測方法上,最具科學性的信息化監測方法被采用的比例是最小的,而主要還是依據各個科室進行自我檢查隨後把問題上報,這樣就不能保證科學性以及客觀性。還有一種方法是第三方監測,即行政管理人員對醫療科室進行監督,然而使用這種監測手段的醫療機構也僅在少數。
在風險分擔上,醫院多數是自行負擔全部或大部分責任,另一種方式是保險分擔,但顯然這種分擔方式尚未能得到廣泛的推行,隻有1/5左右的醫院是選擇保險分擔。
在處理風險結果的公告工作上,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考慮。鑒於公告醫療風險處理結果可能導致醫院的信譽度降低,不少醫院采用有選擇性地公布醫療糾紛,比如對社會影響較大的或是一些賠償額度較大的糾紛處理。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所缺少的是科學的監控手段,應該盡快建立信息化監測的平台;其次是保險分擔醫療糾紛賠償的推廣;還有要建立健全的、規範的管理製度,使信息公布能夠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