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遠東集團第三份電文的時候,英德兩國的外交人員,在沒有看電文以前,都在暗自偷笑,因為他們當時心中都在想,李寧宇也不知道這次吃錯了什麼藥,竟然一次次自取其辱,可是在他們看清楚電文的內容以後,同樣都嚇得臉色發青、發紫。
因為遠東集團竟然要求英德兩國立即在北海停火,否則將因為兩國的海上開戰,影響到了遠東集團的遠洋船隻貨運,那麼遠東海軍將會毫不客氣的向兩國抗議。
這樣電文,英德兩國的外交人員自然不敢耽擱,在馬不停蹄的送給兩國元首閱覽以後,愛德華七世和威廉二世,此時再也笑不出來了,因為他們已經從字裏行間看出了李寧宇的殺氣。
如果說第一天的日德蘭海戰,是德國人給了英國人一個深刻的教訓,那麼此時此刻,李寧宇的這份電文,無疑是在說,你們兩個半斤八兩打什麼打,都回家歇著去吧!在歐洲北海地區,還輪不到你們指手畫腳。
這下子,愛德華七世和威廉二世算是徹底的被李寧宇扇暈了,不過畢竟兩個人都是一方霸主,歐洲主要強國的最高元首,所以他們立即從本國的海軍部門,了解遠東海軍在北海的情況。
在第一天的日德蘭海戰中,對於英國海軍來說是一個悲壯的勝利,其中能夠給到他們教訓的方麵很多,其中最深刻的莫過於三點:
第一就海軍本部在戰略運籌上的失策,這主要是因為英德兩國最終戰略決策者愛德華七世和威廉二世,一直都受陳舊軍事思想的長期影響,他們都認為海軍艦隊決戰,才是取得製海權最可靠、最簡捷的途徑。
因此,在日德蘭海戰發生之前,兩國海軍無論是在裝備建設上,還是在海軍編製訓練上,都以在決戰中殲滅敵方主力艦隊,為最終達成戰爭目的的最高手段,所以都不惜花費巨資建造和編練龐大的戰列艦艦隊。
世界大戰爆發以後,雙方的企圖也同樣如出一轍,都在試圖尋找最有力的戰機,以及一次大艦隊決戰的機會,並且都想取得這次決定性的勝利,然而在延續了兩年多時間以後,英德兩國海軍才達成的這場大艦隊決戰。
就這樣,此時英德兩國雙方的最終決策者,還沒有認識到,二十世紀是科技進步的大時代,新型海軍兵器已經開始不斷出現,海軍的作戰手段也在日益豐富,企圖通過一次性大決戰實現戰爭目的,好像已不可能了。
所以就在英國、德國不惜任何代價的力求使敵方大艦出戰的時候,遠東海軍已經開始起航,他們的最終目的地就是歐洲海域,從現在的情況上看,地中海已經不再是歐洲的地盤,因為兩支遠東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已經把地中海困住了,法國和意大利海軍基地都在漁網之中。
這樣形勢對於遠東軍團是有利的,不過英德兩國的海軍大臣們依然認為,隻要解決了北海問題,那麼迫使遠東海軍退出地中海,以及和解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可是他們都沒有想到,這一重要的戰略部署,對今後世界的格局,已經開始產生了重大影響,要知道地中海可是歐洲通往亞洲的主要航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