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德兩國海軍,在日德蘭海域一天的海戰漸漸結束,雙方自然就開始清點自己在這次戰鬥中的損失和勝利果實,不過在英德兩國海軍的結果出來前,遠東海軍總司令劉清輝的手上已經多了一份戰報。
不完全統計: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大約總共發射2004發大口徑炮彈(450毫米以上),平均每艘戰艦發射119發,每一門火炮10.9發,德國海軍每門火炮攜帶彈量為80-90發。
德國海軍戰列巡洋艦大約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300毫米以上),平均每艘戰艦發射334發,每門火炮37.95發,因此德國海軍共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674發,中口徑炮彈大約3839發,小口徑炮彈5500發。
德國海軍命中率統計:大口徑炮彈命中大約120發,平均命中率百分之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百分之1.16。
英國海軍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寸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百分之2.17。
不過劉清輝查看的英德兩國海軍發射炮彈數量和命中率的數據,隻是白天的戰鬥,所有被擊沉的兩國海軍艦船,具體的中彈數目都是大約統計值,而夜間混戰中的命中數目無法得知。
可是此時,英德兩國海軍司令正在看自己的傷亡人數,這次德國公海艦隊所有的參戰官兵總人數大約在45000名左右,傷亡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機械工程師14名,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準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占了總數的百分之6.79。
而英國本土艦隊總計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占總參戰人數的百分之8.84%。
不過就在劉清輝將這次海戰的結果,發給身在亞洲李寧宇的時候,交戰的海軍司令,卻都對自己的元首稱自己是最後勝利者。
而作為局外人,遠東海軍總司令劉清輝卻認為在海戰的戰略與戰術上,德國海軍公海艦隊是勝利者,因為英國本土艦隊在這次海戰中,總噸位的損失多於德國公海艦隊,不過按照戰場的剩餘力量對比,英國海軍本土艦隊仍有27艘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反觀德國海軍公海艦隊,現在隻有10艘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應對接下來的戰鬥,德國海軍公海艦隊也未能完成自己的計劃,現在英國海軍本土艦隊在綜合實力上處於優勢。
可是這場比較特別的海上戰役,似乎還有一個關鍵點,而這個關鍵就是遠東海軍,所以遠東海軍就是改變結果的唯一可能。
在這次海戰中,德國海軍上將舍爾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可以說以相對較少噸位的戰艦損失,成功擊沉了更多的英國本土艦隊戰艦,從而取得了局部戰術上的絕對勝利,但是在交戰以後,由英國海軍上將傑利科指揮的英國海軍本土艦隊戰列艦分隊,卻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公海艦隊封鎖在德國的港口之中,做到了英國海軍艦隊團團困住德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