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撫順之戰(2 / 3)

撫順之戰,對女真人來說,意義重大,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首先,撫順之戰是金國向大明王朝開的第一槍,在此之前,努爾哈赤一直在韜光養晦,撫順之戰則是他對待明朝策略的分水嶺,從此以後他便走上了與明廷公開決裂的道路,由一個大明的臣子,變成了大明的敵人。

其次 ,撫順是努爾哈赤攻下的第一座明朝的城池,雖然進行搶劫後便撤退了,仍然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第三,李永芳成為了第一位投降金國的明朝將領,他的投降開創了一個先河,起到了承先啟後的作用。努爾哈赤對俘獲的明朝官兵,仍按明製設置官職,交由李永芳統轄。對李永芳,努爾哈赤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封之為總兵官,還將自己的親孫女,莽古爾泰的女兒嫁給了李永芳,李永芳也因此成為有曆史記載的第一位漢人額駙。

最後,撫順之戰八旗兵第一次殲滅明軍一萬多人,遼東總兵張承蔭死於陣中,總兵陣亡,是足以令明朝震動的大事,努爾哈赤第一次向明軍展示了八旗兵的雄姿。

多洛濟大法師十分健談,在高傑的詢問下,將當年撫順之戰的過程也詳細述說了一遍。

努爾哈赤自起兵以後,先是統一了建州女真,接著又滅掉了海西女真中的烏拉、輝發、哈達等部。海西女真隻剩下最後一個部落葉赫。這時的建州女真已地闊千裏,人口日眾。人口的增長必然要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葉赫所居之地土質肥沃,良田千裏,努爾哈赤便將葉赫鎖定為下一個吞併的目標,而滅掉了葉赫,海西女真便歸於一統。至於東海女真由於居住分散,形不成太大的力量。可以說,統一了海西女真後,整個女真也就基本上統一了。

努爾哈赤在吞併了哈達部後曾兩次欲對葉赫用兵,都由於明朝幹涉未能實施。明朝的兵部大員們認為,此時的葉赫已成為牽製努爾哈赤的最後一個力量,絕不能再任其吞滅。那樣的話遼東重鎮開原城就是一座孤城,就成了努爾哈赤的囊中之物。明朝決這能讓這些成為現實。因此他們在物資和軍事上全力扶持葉赫。葉赫東西二城修得十分堅固,前去增援的明軍還配備了火器。加之開原城的明軍與之遙相呼應,使得努爾哈赤輕易不敢對其用兵。東進受阻,逼迫努爾哈赤不得不另找出路,加上遭遇重災,西進攻取撫順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的第一年,將原來的四旗擴充為八旗。八旗中的每一旗由二十五個牛錄組成,每一牛錄三百人,每一旗為七千五百人,八旗就是六萬人。而努爾哈赤用來攻打撫順的兵力約為兩萬人。

而當時明在遼東共設有二十五個衛,兩個州。每衛五千六百人,衛下設所,每所的一千二百人。當時撫順是所,隸屬於沈陽中衛。有兵力約一千二百人。

當時葉赫與明軍聯手,兵力絕不會比努爾哈赤少,葉赫二城的城池堅固,女真人取勝的把握不大,而且攻之將傷亡極大。撫順城卻不然,僅有守軍一千二百人,攻之易耳。

定下撫順為目標後,努爾哈赤並未因為雙方兵力懸殊而掉以輕心,而是在戰前作了詳盡而周密的準備。他首先發布“七大恨”大造輿論,表明出兵大明的正當理由,激勵士氣;然後又鼓動蒙古科爾沁等部到撫順討賞,以分散撫順守軍的注意力;最後還派出使者赴廣寧偵察敵情,窺探守軍是否有所準備。

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清晨,努爾哈赤焚《七大恨》書祭天,宣布對明用兵,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戰役終於拉開了序幕。

當時,撫順之東三十餘裏外還有撫順關,是明長城重要關口之一,當然是用來屏障女真的。撫順關內設有馬市,供女真和漢民互通有無。剛設時,明朝對馬市管理十分嚴格,但由於努爾哈赤多年來,對明王朝一直十分恭順,馬市交易空前活躍,對馬市的管理也就日漸鬆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