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撫順之戰(1 / 3)

第二天一早,高傑一行人和多洛濟大法師叔侄倆一起用過早餐,便立即啟程,繼續趕往赫圖阿拉。而據客棧小二講,德拉格大法師天沒亮就匆匆離店而去。

一路上,高傑想到昨晚駱思恭所分析的複雜局勢,心情沉重,對瑪拉的調侃戲弄也顯得心不在焉,興趣缺缺。

中午剛過,他們便達到了撫順。

撫順位於遼東的東部,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距離赫圖阿拉最近的一座城池。明朝皇帝朱元璋統一天下後,為了加強對東北的統治,在遼東修建了十八座城鎮,撫順就是其中的一個。撫順的稱謂源於朱元璋,撫是“撫綏邊疆”,順是“順導夷民。”從撫順這兩個字的字麵上我們就可分析出這座城鎮的作用,即是為了安撫夷民的,朱元璋說的夷民便是女真,即如今的金國。

撫順城,對金國和女真人意義重大,滿清的曆代皇帝經過撫順,都會留下詩篇,其中嘉慶皇帝的詩作《撫順城》有雲:“征明應運啟前麾,天佑皇清時雨師。境逼孤城圍勁旅,書持一紙豎降旗。永芳向化遵王道,撫順安生沐帝慈。德洽群黎拓疆域,我朝自此建鴻基。”詩的大意是:努爾哈赤征明是順應上天之運,所以上蒼為我征明之師洗淨塵埃,勁旅將撫順這樣一座孤城緊緊圍困,一封勸降信城頭便豎起了降旗。守將李永芳歸順,撫順得以受到先帝慈恩的籠罩。我國的恩德施及撫順百姓,大金的疆域由此而拓展,一代宏圖偉業從此奠基。

撫順之戰,雖不是金國和大明規模最大、最為激烈的戰役,確是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戰役之一。嘉慶那首詩的最後一句:我朝自此建鴻基。反映出撫順之戰在清朝帝王中的重要位置。這次戰役意義十分重大,它是努爾哈赤征明的開始,是努爾哈赤開創一代偉業的裏程碑。

如今的撫順城,麵目全非,滿目瘡痍,放眼望去,到處皆是殘垣斷壁、荒草枯樹,整個城市中除了偶爾有幾隻黑色的烏鴉在上空盤旋呱噪之外,完全沒有一絲生機,更不要說人煙了。

“當年的撫順,可不是這樣的!”王曦駐馬長歎道。

多洛濟大法師下馬,對著破敗無人的空城躬身行了個禮,然後悵然道:“戰爭,可以毀滅城市,可以抹殺無數生命,太可怕了!”

高傑問道:“為何撫順城會變成這個樣子?城裏的百姓哪去了?難道都被女真部隊殺了?他們屠城了?”

多洛濟大法師搖頭道:“沒有!當年撫順城守備將軍李永芳在歸降時,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能屠城。大汗答應了他,也履行了諾言,除了將城中依舊率部抵抗的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及其士兵殲滅之外,八旗部隊軍紀嚴明,沒有搶掠,沒有殺害降民。後來隻是將俘獲的三十餘萬人畜全部運回了赫圖阿拉。而當時大軍在撫順城也僅僅逗留了五天,大汗便率師凱旋,留下四千人馬將撫順城焚毀。”

高傑道:“原來如此,沒屠城就好!可當時大汗為何要焚毀撫順,撤退回赫圖阿拉呢?”

王睿此刻正好經過,聽了高傑的問話,撇撇嘴道:“為什麼?那時候攻占撫順,野豬皮隻是為了搶劫人畜財物罷了,還不敢占據大明的城市!女真人素來就有“搶西邊”的習俗,西邊者,明朝也,他們幾乎每次搶劫後都會滿載而歸,而撫順一戰,收獲更是巨大。那一年,遼東地區發生了罕見的水災,金國境內猶為嚴重。百姓饑寒已極,老弱填壑。而當時的撫順雖有災情,但商業繁華,積蓄充盈,攻下撫順可獲取大量糧食和其它財物,這是野豬皮用兵撫順的最直接的原因。”

多洛濟大法師饒有興趣地聽著王睿這個商隊的“護衛”的高論,眼睛卻頗意味深長地望向高傑。

高傑明白王睿兄弟倆和努爾哈赤有仇,激動之下,在言語中難免會說出一些不該是商隊護衛應該說的話,露出些許馬腳,自己想攔也攔不住,見多洛濟大法師望了過來,隻好打了個哈哈,岔開這個話題道:“偌大的撫順,就這般變成了一座死城,著實令人感歎!”

多洛濟大法師也悠悠道:“是啊!每次我路過此地,皆會心生感慨,為這座可悲的城市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