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上的應用
環境構建
作者:梁敬華
隨著農村遠程教育項目的建成,農村小學也具備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教學的條件。筆者置身於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20多年,親眼看到和親身體驗了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上的應用。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多媒體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筆者就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上的應用談幾點做法和想法。
1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筆者聽過一次學校張老師教學“認識除法”的課。張老師設計這樣一個動畫:“一天,小象和小白兔2隻小動物來到老馬家做客,老馬熱情地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紅又大的蘋果(課件上閃動6個蘋果),小象、小白兔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此時提問:“老馬將會怎樣分給它們吃呢?你替老馬分一分。”總結出3種分法:1和5、2和4、3和3。怎樣分最公平呢?多媒體打出基本分法:一個一個地分,先每人分一個,再每人分一個,直到分完為止。接著多媒體打出8個圓,要求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樣多,分分看。學生很快分出來。這時,教師馬上在多媒體打出“平均分”三個字。之後又出示“6個桃子平均分在3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分幾個”的教學。
最後揭示除法的意義:像上麵那樣,把8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子平均分在3個盤子裏,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之後又講了例題,做了練習題,圓滿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筆者在評課時給的評語是:“張老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喜聞樂見電腦動畫,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學習效果很好,學生不但認識了除法,還學會了探索知識的方法。課件做得很好,吸引住了所有聽課者,值得推廣學習。”
學校一年級李老師,在教學=、>、”“
筆者認為,李老師把學生帶入一個精心設計的符合兒童心理的情境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探求知識的教學活動,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興趣倍增,提高了學習效率。
聽完他們的課,筆者想起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的話:“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是的,這兩位老師的教學,不就是最好的體現嗎?
2 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這學期,筆者聽了本校六年級孫老師講的“圓麵積公式推導”一課,就“等分的份數越多,拚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一點他沒講透,學生似懂非懂。這兒講不透,下學期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仍然講不明白。因為圓麵積公式的推導和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非常相似。孫老師是一個新老師,教學的積極性很高,自尊心也很強。顧及他的自尊,筆者當麵評課沒說這一點。之後有一個機會,筆者和他聽了本鎮教學標兵劉老師的這節課。劉老師在教學圓麵積公式的推導時,用課件演示,先把一個圓8等分,拚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16等份、24等份、64等份,並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拚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麵積公式。
評課時,筆者的發言是:“劉老師這節課講得很精彩,就‘等分的份數越多,拚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一關鍵的教學環節,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操作,學生親自經曆了圓麵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知識的難點。”這時,孫老師恍然大悟。
這一天,筆者在教學日記上寫了這樣一段話:“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 利用多媒體更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