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允除了生氣,幾乎沒什麼辦法,他的勢力在收縮,被壓回了西平一帶,想向北擴張進入突厥的地方,中間又隔著隴右道,那是大唐的地方。
伏允在忍著,他想等到秋天戰馬恢複力量。已經和其他部落酋長商量好,那時候他們全聯合起來,包括西突厥,一起進攻,不但拿下察爾汗,更要占領隴右。對於大唐下的聖旨,要求他們不得越過邊境,那些樹立界碑的地方為大唐領土。別說西突厥肆葉護可汗,連伏允也沒當回事,那不過是為了顯示大唐皇帝的威風而已。
肆葉護可汗正在和莫賀咄大戰,等到他平定了莫賀咄可汗,就可以聯合吐穀渾一起進攻,把東突厥的地方變為他們的。兩方麵已商量好,吐穀渾取隴右之地,西突厥取原來頡利可汗的地方,吐蕃取西域高昌、且未、於闔和鄯善之地,三家可以瓜分整個西北,那樣就有實力對抗大唐了。
既然有這個計劃,所以誰也不說話,都在等時機。錦兒的察爾汗王國也成為這幾個可汗的笑談,根本就沒當回事。他們連大唐都敢進攻的時候,還會在乎一個小小的察爾汗嗎?
錦兒確不管這些,她也不急於擴張,在青海城東麵距離一百五十公裏的地方,設立了都蘭市,以西一百多公裏的地方設立美仁市,向北在平坡設立鹽城市,向南設立石城市,以青海市為中心,邊線六百裏的地方之內設立了五個城市,控製的地方隻有四千多平方裏。
這是錦兒接受李彥的意見,不要急於擴張,而是穩紮穩打,控製一個地區,穩定一個地區。擴大再多的地方也沒用,西北方向地廣人稀,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口,地方再大也沒用。
所以,盡管連單鷹都著急,為什麼不向俟斤城進攻,滅了伏允不就完了嗎?幹什麼這麼費勁。可錦兒不為所動,隻是致力於內部建設,她多年的研究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何況有不斷往來於長安之間的通信,雖然來回得一個月時間,但錦兒還是能不時的接到哥哥的信。
兩個人通信明麵上還是那些內容,無非是哥哥關心妹妹,妹妹想哥哥,但真實的內容,隻有兩個人知道。鑒於那裏特殊的情況,李彥不斷回想後世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經驗,提供給錦兒。同時也把很多自己能想起來的建議交給錦兒。
察爾汗地區終於出現一個奇怪蓄養方式,那就是牛羊不再放牧,而成為圈養。在各個城市建立了很多牧場,從各地草場收割草料運回來喂養,隻是在小範圍之內進行放牧。
有護牧隊又是在人煙稠密的地方,所以很少受到狼群和大型野獸的襲擊。牧場建有堅固的畜舍,不怕冬天牲畜凍死,這樣一來,遊動的民族安穩下來,不再那麼遭罪。
鹽場開采也讓牧民不再想去放牧,他們有掙錢的方法。臨近山區的地方開墾出大片的農田,錦兒在從遊牧民族向定居的農耕民族過渡。
其實這個辦法是李彥想起來,中國早期的農村公社和蘇聯的農莊製度,大鍋飯雖然被後世批得一無事處,但在如今生產力低下,抗風險能力很弱的時代,不失為好辦法。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不但青海城有了規模,其他四個城也樹立起來。當然不能和那些大城相比,但是三四米高,兩三米厚的城牆也有了一定的抵禦能力,主要是以城為中心,經濟快速複蘇。有現代城市建築經驗的李錦兒,作為她的王城,青海城的建築是相當漂亮的。
也像所有第一代君王一樣,錦兒是非常勤快的,很多事都是親力親為,弄得手下的官員也不敢怠慢。
根據李彥的指示,察爾汗王國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先建起來學校,而且每個市裏一所,小孩全部進去學習,當然是學漢語和漢字,錦兒是不會讓他們學其它語言文字的。
最奇怪的是很多從長安來的商隊運來大批衣服,這是李彥準備了兩三年的衣服,如今全部送到這裏。是被大唐稱為賤民服裝的衣服,也都是兩節穿的,褲子和上衣。對於這些牧民來說,他們可不管是不是賤民衣服,不花錢就是好的,再說他們本來就是庶民。
如果有後世的人進入青海城一定會奇怪,根本不可能認為這是一千多年前的城市。李彥在幕後指揮,錦兒在前麵幹,兄妹終於在青海這裏建立了一個很像後世的城市。
這裏什麼都沒有,是從零開始的,沒有儒家道家學說那麼多羈絆,什麼都好推行,反而比中原要容易。
盛夏的時候到了,一個嶄新的城市出現在這裏,西海女王的名聲也隨著商隊傳遍了大漠戈壁和邊塞。
這一切發展如此之快,是誰也想不到的,最讓錦兒放心的是單鷹為李錦兒訓練五千人的騎兵。單鷹說他們戰鬥力不會比騎士團差多少,如果再有段時間,就會和騎士團一樣。剛剛進入秋天,察爾汗王國進入了豐收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