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3 / 3)

3.增加有機科研的資金投入。

有機農業相比較傳統農業最大的一點不同就在於科學技術的運用。傳統農業主要以人畜力為主要動力,以農藥化肥等防治害蟲,勞動生產率很低,很少有技術方麵的應用。而有機農業則是從多方麵運用了科技的成果,無論是種植還是生物防治都通過技術途徑。俗話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為了使我國的有機農業進一步發展,除了現有的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還需要加大對有機農業的相關技術研發力度,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有效提高有機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同時降低有機農產品的成本。成本的降低,一方麵可以促進更多農民加入到有機農業的行列中,另一方麵可以有效地降低有機農產品的價格,對我國國內有機農業消費市場的打開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加強國內外有機農戶的合作生產,擴大有機市場規模。

除了在生產經營組織方麵的創新,我國還需要多向國外優秀的有機農業發展組織學習,增進相互間的交流合作。日本“守護大地”協會的創始人藤田和芳在此方麵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直致力於推動“守護大地”協會與北京富平學校在有機農業方麵的合作。將日本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領域技術,流通領域技術以及他們如何與生產者,消費者建立信任的經驗大方與富平進行分享。類似於這樣的國內外優秀的有機組織經驗的交流分享,可以讓我們檢討本國有機農業發展的不足並積極做出改善。除此以外,歐美等國家的有機農業發展迅速且成熟,對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也有很多的借鑒之處。可見增加我國與國外有機農戶的合作,將會很好地促進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

5.增設國家製度保障,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同時加強政府的市場監管。

在有機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力量不容小覷。零星點點的農民,NGO等個人和群體的力量是不夠的,有機農業給農民帶來了低產量、高成本等很多的考驗。但另一方麵有機農業對於環境保護卻產生了積極作用,產生了正的外部效應。因此政府不僅需要彌補農民在發展有機農業過程中的付出,增加有機生產農戶的資金補貼,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有機農業的政策支持及製度保障,使發展有機農業的相關部門以及進行有機農產品種植的農民無後顧之憂,積極投身於有機農業的進一步建設中。同時,政府還應該扮演好市場的監管者的角色,建立健全組織監管機構,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保證有機農產品市場的健康純淨。(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

基金項目:2014年江蘇省“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指導項目(201410285089X)

參考文獻:

[1]王軍.淺談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J].科技信息,2009(18):330-330.

[2]竇樂.有機農業的科學解讀[J].走近科學,2013(9):49.

[3]郭紅東、鄭偉強.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2011(11):34-37.

[4]席運官.有機農業與中國傳統農業的比較[J].農村生態環境,1997,13(1):55-58.

[5]張洪梅.吉林省有機農業發展的體製障礙與完善對策[J].行政與法,2012(10):34-39.

[6]楊愛霞.農民眼中的“有機農業”[J].中國果菜,2012(8):39-39.

[7]史詩.“藤田和芳:有機農業貴在生態信任”[J].中國科技財富,2013(7):69-71.

[8]王振朝.宣恩縣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7):214-214.

[9]宋瑩,楊旭霞.寶應縣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24):114-115.

[10]謝玉梅.美國有機農業發展及其政策效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3(5):105-109.

[11]張可,張利沙,蔣術等.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7):7-8.

[12]鄭挺穎.“有機農莊”啟示錄[J].中國鄉鎮企業,2013(10):57-59.

[13]焦翔,高秀文,付婧.澳大利亞有機農業發展現狀[J].世界農業,2012(11):94-95.

[14]呂迅,何慧麗.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製約因素及其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1(12):93-95.

注解

①數據來源中國農業部網站

(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bj/201403/t20140312_3812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