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乳製品安全規製問題研究(1 / 2)

中國乳製品安全規製問題研究

經法視點

作者:何丹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乳製品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長,乳製品慢慢成為人們的必需品。乳製品的質量安全很重要,但是我國頻繁發生安全事故。中國對乳製品安全采取了規製措施,不過存在著規製失靈的現象。本文針對規製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中國乳製品安全規製的問題、失靈原因,從規製機構、規製立法、規製進入製度、問責製度這四方麵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乳製品;規製;法律法規

一、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乳製品的意識逐漸增強,乳製品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青睞,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乳製品的消費對象不再隻是針對嬰幼兒,而是大眾群體。因此,乳製品的質量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但是,隨著乳製品行業的不斷擴大,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2003年發生了“廣州結核奶”事件,2004年發生了“大頭娃娃”事件,2008年發生了“三鹿奶粉”事件。乳製品的不安全危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危害了社會的穩定。因此,這一問題在社會中非常重要,研究乳製品安全規製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二、中國乳製品安全規製存在的問題

1、規製機構協調不好

為了保證乳製品的質量,中國設立了乳製品監管機構。監管部門主要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商務部。我國的乳製品監管模式是多部門監管模式,幾個部門共同監督乳製品安全問題,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的職責。但是,這些部門之間不能很好地溝通協作,都是相互獨立地完成事情,而且對於某些環節,職責劃分不清,缺乏溝通會明顯降低規製的效果。在這一方麵,規製做的不好。

2、檢測設備落後

與外國相比,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發展得很晚。我國並不具備自主研發先進檢測設備的能力,許多優良檢測設備都是來自外國。長期以來,我國用的設備非常陳舊,因此,有的安全問題檢測不出來。

3、法律法規不完善

隨著乳製品行業的興起,中國慢慢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從乳製品質量管理、加工設備、飼養奶牛等多個方麵進行了規定。乳製品行業的產業鏈條很長,中國的法律法規不是很完善,有些環節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這些環節法律的缺失往往會使得乳製品發生安全隱患。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有關乳製品方麵的法律法規體係。

4、執法力度不嚴

中國的確有法律條文規定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但是這些處罰都是比較輕的,隻是一些輕微的罰款。這樣的處罰並不能警示違法者,有些違法者寧願冒著風險繼續造假。但是在歐美發達國家,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會遭受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億的處罰。因此乳製品企業都不敢弄虛作假,以免負擔沉重的造假成本。此外,中國一旦發生了乳製品安全事故,就會有許多媒體對其頻頻報道。執法人員受到了輿論的壓力,隻好開始檢查嚴查乳製品安全問題,這個時候違法人員會暫時收斂他們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媒體的報道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執法人員的檢查力度也會逐漸減弱,違法人員又會開始活躍起來。

三、中國乳製品安全規製失靈的原因

1、規製機構設置不合理

中國雖然設立了一些規製機構監管乳製品安全問題,但是設置的原則不夠細致,仍然存在許多盲點。我國的乳製品監管模式是多部門監管模式,有些乳製品環節由幾個部門同時監管,每個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這樣就會出現監管部門之間發生矛盾的現象,會使得部門之間做事不協調。而有些乳製品環節沒有一個部門監管。規製機構設置的不合理會使得規製失靈,乳製品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2、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政府機關非常看重當地的經濟效益和GDP,因此地方政府在對乳製品進行安全規製的同時,還會考慮到經濟利益,對乳製品企業進行地方保護。三鹿奶粉事件曝光的時候已經有幾千個“結石寶寶”存在,這就代表這個事件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但是一直都沒有在公眾麵前呈現,政府一直在為乳製品企業隱瞞著,直到最後事件一直在擴大,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事件被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