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醫療救助資金少、救助標準低
目前,我市醫療救助資金籌資渠道單一,主要是靠財政投入,因為財力有限,故醫療救助資金規模較小,帶來的結果就是救助標準偏低。另外,還受到救助人數的比例較低和救助資金封頂線的限製,使得患有特大疾病的困難人口,得到很少的醫療救助資金,但是其治療費用昂貴,因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實際困難問題。
(三)醫療救助的及時性較差
現行的醫療救助製度首先由個人到居委會或是村委會提出申請,再經過醫保、新農合以及鄉、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審核審批,因涉及的部門太多,而且每個部門都要按照各自的流程順序,自下而上進行報批,審批的手續繁多,審批的時間還較長,因此就不能及時地發揮醫療救助的作用。
(四)醫療救助製度的宣傳力度還需要加強
醫療救助製度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策,是國家對廣大貧困人口最基本的醫療保障,需要廣大貧困人群廣泛了解,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接受醫療救助,實現衛生服務需要。在試點初期,雖然各地民政部門,街道委員會,誌願者等經過多方麵的宣傳和講解,但是由於這是一個新興的政策,還是有很多居民對此不甚了解,導致居民很難自主的去申請醫療救助,從而導致很多貧困居民沒有享有醫療救助,醫療救助工作效率偏低,資金結餘率相對較高。
三、完善醫療救助製度的思考及建議
(一)加大政府籌資力度,拓寬社會籌資渠道,想方設法擴大基金規模,同時合理設置封頂線,降低醫療救助的起付線,對救助對象的救助比例進行適當的提高。對特殊困難群體人員,應該適當提高醫療救助標準,以滿足他們的基本醫療需求。
(二)加快落實醫療救助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經辦管理方麵的工作,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同時,擴大醫療救助受益麵,積極解決屬於救助對象的流動就業人群異地就醫的申報、審批和結算辦法等這些問題。
(三)提高申請、審批及救助程序的及時性。簡化審批步驟,縮短辦理時間,提高醫療救助工作效率。
(四)進一步加強醫療救助製度的宣傳力度。醫療救助幵展幾年以來,國家不斷的宣傳醫療救助,作為一個新興的製度,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使人們對其有所了解,雖然近年己經不斷的加大對醫療救助的宣傳,但是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由於貧困人群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很大,很難有時間自己去主動了解這方麵的知識,這就需要醫療救助的工作人員加大對醫療救助宣傳力度,主動為居民提供醫療救助,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的服務範圍,更大程度上的滿足貧困人群的衛生服務需要。(作者單位:雲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米勇生.社會救助[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李華,張誌元,郭威.完善我國農村醫療救助製度的思考[J].人口學刊,2009,(1)
[3]房莉傑.我國城鄉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研究[J].人口學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