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層郵儲信貸投放的發展路徑(1 / 2)

基層郵儲信貸投放的發展路徑

財政金融

作者:朱小霜 楊型勝

摘要:2007年股份製改造伊始,郵儲銀行基層網點眾多、縣域分布廣泛、郵政局與金融係統形成的特殊合作機製決定其信貸業務市場定位主要麵向“三農”和小微客戶。文章以郵儲銀行安陽市分行為例,簡要介紹域內郵政金融係統信貸特點,通過分析製約基層郵儲信貸投放的主要瓶頸,詳細指出發展路徑,以期實現基層郵儲負債資金運作效率的加快、“三農”和小微客戶等信貸弱勢群體的幫扶以及域內整體信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基層郵儲;信貸投放;發展路徑

作為基層二級分行,郵儲銀行安陽市分行充分利用郵政金融係統市場定位準確、代理網點較多、臨近鄉村地區、從業人員豐富等特殊優勢,存款業務、代理業務、貼現業務等獲得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相對域內同業金融機構,郵儲銀行安陽市分行信貸業務發展較慢,貸款投放不足,存貸比率偏低,負債資金運作效率較差,直接拉低了安陽市整體信貸水平。

一、信貸投放的主要特點

(一)信貸投放明顯不足。借助郵政金融係統物理網點眾多、基層網點分布均勻、郵政金融合作機製、代理業務種類齊全等自身優勢,郵儲銀行安陽市分行存款業務增勢迅猛。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該市分行各項存款餘額2260448.68萬元,較年初增加229010.54萬元,增幅高達11.27%。然而,相對自身龐大的存款規模,該市分行同期貸款規模為258581萬元,存貸比率僅有11.44%。對比域內其他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明顯不足。

(二)貼現業務推出較晚。隨著2013年初票據中心成立,該市分行成功推出銀行承兌彙票貼現業務。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貼現及買斷式轉貼現餘額6350.38萬元。相對同業金融機構,由於郵儲銀行貼現業務開展較晚,郵政金融傳統信貸產品有限產生的“可選項少”和銀行類金融機構市場分割演化的“重存輕貸”直接製約信貸規模的擴大、盈利水平的提高和區域經濟的扶持。

(三)微貸業務側重鄉村。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該市分行小微貸款餘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192439.28萬元,占到各項貸款餘額的74.42%;小額貸款存量20450筆,信貸餘額99484.1萬元,其中縣級及以下發放17967筆,信貸投放餘額87277.08萬元。“三農”和小微企業依然是郵儲銀行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的主要市場。

(四)小額貸款易發不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該分行五級分類不良貸款餘額1513.7萬元,不良貸款率0.59%;源自小額貸款產生的不良貸款餘額574.53萬元,其中縣域和農村地區為370.88萬元,投放至縣域地區的小額貸款產生不良占比較高。

二、信貸投放的實證分析

假設郵儲銀行安陽分行信貸資產取決於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兩類因素,其中:內生變量包括貸款利率I和貨幣供應量M(這裏僅涉及各項存款,剔除拆借資金);外生變量由N代表市場風險N1、信用風險N2、道德風險N3等組合因素,建立數理經濟模型L=F(I,M,N),其中N=N1、N2、N3……,對該顯函數進行全微分運算處理,得出:

L′=I′FI′(I,M,N)+M′FM′(I,M,N)+N′FN′(I,M,N),進而替換為

L′=i+m+n,該等式表示信貸資產增長率L′由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和組合風險水平共同決定。

(注:貸款利率與資產呈反方向變動關係,負負得正;各項存款作為信貸資金源泉,與資產呈同方向變動關係,正正得正;風險與資產呈反方向變動關係,負負得正)

當前經濟金融情況下,國內部分放開的貸款利率市場化在一定時期內對區域微觀經濟個體的影響較為有限,郵儲銀行的市場定位決定其負債資金運作效率未能充分釋放,直接體現為信貸投放嚴重滯後於存款增長。由此,市場風險、信用風險、道德風險等構成的外生變量成為改善信貸投放的重要因素。

三、投放不足的主要“瓶頸”

(一)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左右信貸投放規模。宏觀經濟層麵,中國經濟整體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緊要關口,國家通過緩釋平台貸款風險、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防範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等一係列措施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努力促進經濟升級轉型,有效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和質量,最終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而房地產業、平台公司、“兩高一剩”等與朝陽產業結構不相適應甚至相背離的行業信貸需求將會受到政策、法律、市場等多維度擠壓和限製;宏觀金融層麵,傳統銀行麵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物聯網金融、貨幣市場基金等金融創新的的巨大挑戰,各類企業和居民個人等微觀經濟個體所保有的富餘金融資產投融資渠道(資本市場、線上金融、民間借貸、衍生金融品市場等)愈加豐富,都將不可避免地分流商業銀行的存貸業務,直接導致銀行類金融機構傳統信貸業務投放增速放緩乃至呈現不同程度相對下降,郵儲銀行信貸投放亦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