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似乎是萬能的信息搜索機構,各類信息資料可謂應有盡有,其強大的信息搜索處理功能使分散混亂的信息分類整齊化,從而便於人們對信息的搜索。隨之出現的“雲傳輸、雲計算”等功能使搜索到的信息兼具效率與科學的合理性。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務比較分析
(一)支付業務的比較
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多通過銀行櫃台、存取款機辦理或信用卡方式進行支付,受多方麵因素製約,有很大的局限性。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業務多為兼具傳統銀行功能方式和傳統銀行所欠缺的功能方式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主要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和高效快捷三點優勢:安全可靠表現為在支付雙方之間設立中間環節,一方麵很好的保護了用戶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麵對雙方的交易起到監督作用。成本低廉體現在第三方支付為用戶所提供的免費或者費用較少的平台,免去了用戶在支付過程中的不必要支出。高效快捷體現在對用戶支付時間和方式的節省上,免去了網銀登錄的環節,除去了跨行、跨係統支付的手續費等繁瑣問題。
(二)銷售業務的比較
傳統銀行業和互聯網金融業均涉及到銷售業務,銷售產品多為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之前,傳統銀行在銷售業務中有較好戰績,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很大程度地削弱了銀行銷售業務的利潤空間。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銷售多為第三方網絡平台,較傳統銀行而言,其主要具有兩點優勢:其一,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網絡平台花費更低的產品、人工等成本,可以給消費者更多的利益;其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網絡平台操作簡易、能為消費者省去不必要的時間花費。正因為第三方網絡平台具備的優勢,為其自身吸引了更多的商機。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一)豐富銀行業務
對於傳統銀行業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其業務的開展所需的必備條件是客戶,因而豐富銀行業務實際上是擴展客戶,而互聯網金融模式無疑是擴展銀行客戶的不錯選擇。互聯網金融模式較傳統銀行相比,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內容、新穎而有針對性的服務,因其物美價廉和較為周到的服務而受到客戶的青睞。
(二)發展利率市場
互聯網金融模式較傳統銀行業模式相比,其交易程序是遵循交易雙方或多方的自由意誌,更符合市場化規則。我國肯定了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關鍵環節,合理的利率市場化是降低政府對經濟的過分幹涉的途徑,是完善數據庫的方法,而互聯網金融模式恰好為推進市場進程創造了條件,也通過對價格的控製為利率市場化貢獻了力量。
(三)改變金融媒介
傳統銀行業中需要較為複雜的交易流程,實際上傳統銀行業在交易過程中扮演的是媒介角色,而且基本上壟斷了貸款等業務,卻因其複雜的手續和與現實脫節的利率成為金融領域前進的障礙。正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產生,以簡易可行的交易流程,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傳統銀行業一枝獨秀的局麵。
(四)提升資源分配效率
如果始終將資源空置必將難以發揮資源的作用,隻有將資源合理分配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傳統銀行業模式下的資源分配效率較低,小型企業或是個人用戶難以通過銀行融資。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可以搜尋到企業和個人的經營、誠信等方麵的信息,因此有理由無後顧之憂地解決其融資難題,從而提升資源分配效率。
四、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業的發展方向
(一)傳統銀行業服務的網絡化發展
互聯網金融模式已收獲不錯的效果,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成功源自於其天生具有的優勢,為用戶提供了更科學更具人性化的服務,對此傳統銀行業應合理借鑒。傳統銀行業應突破傳統模式的限製,以追求科學合理性為前提,結合銀行自身的特點,總結以往工作中的優勢和不足,並加以改進,將以往的優勢與互聯網優勢相融合,打造出傳統與高新科技方式優化並進的服務。互聯網金融模式較傳統銀行而言,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其高效便捷性、成本低廉性優勢,傳統銀行業應對此合理借鑒,並非是簡單的將互聯網金融照搬照抄,而應是更深層次地對商業銀行體係的框架進行修建,以求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周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