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板上市公司資金超募現象分析(1 / 3)

創業板上市公司資金超募現象分析

財政金融

作者:李曉輝 王麗麗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出現資金超募現象,並對其中的超募資金的原因進行分析,相應的提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創業板;超募資金;使用效率

2009年10月30日,我國創業板市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創業板塊則被譽為中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它更注重這些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展前途和發展潛力。創業板市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一個嶄新的投資市場,其蘊含著眾多商機和投資潛力,吸引來大量投資者和中小高新企業的積極關注。然而,創業板卻是一個高風險的融資市場,公司在創業板上市標準低於在主板市場上市。而且創業板自開板交易以來,出現了一些與推出創業板初衷相違背的問題。截至2013年8月1日,創業板已經有345家新興高新企業上市融資,這些公司IPO成功募集到2272億元的融資額,其中的超募資金額占募集資金總額的55.47%,合計為1260多億元。這樣令人吃驚的超募率與投資者的盲目追捧、發行價格離奇的高有直接的相關關係。大量的超募資金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的甚至被用到其他消費領域,大大降低巨額超募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降低了公司的經營業績。

一、創業板上市公司資金超募原因

1.創業板上市公司方麵的原因。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超募資金之後會大大增加自身的財富,與此同時,公司的融資成本也隨之降低。聰明的籌資者的必然會選擇較低的融資成本結構,因為依據股權模型來計算的話,隻要發行價格越高,公司募集來的資金也就越多,融資成本也就隨之下降。眾所周知,超額募集資金在公司賬務處理上是要計入到資本公積賬戶裏的,公司可以把這部分錢分給全體股東,所以發行價格越高,公司超額募集資金也就越多,相應的公司股東收益也就越大。從證券發行商的角度來看傭金收入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會在固定收費比例基礎上增加浮動收費比例,而收取的承銷費用與其保薦的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資金掛鉤。而且依據市場慣例,超募資金部分的發行承銷費率高於計劃募集部分,證券發行商是參與定價的主體,而他們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在股票市場上進行惡意炒作,利用證券發行商的市場地位故意不斷抬高發行價。

2.資本市場方麵的原因。一方麵,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過度預期是資金超募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我國創業板開啟的目的是:為高成長性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通過市場把知識要素與資本要素相結合;為 了降低廣大投資者的風險,我們可以建立風險投資的市場加入和退出機製,以便給處於成長初期的上市公司帶來投資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證券市場化改革也是從這些途徑得以實現。創業板開啟的目的幫助了其高成長性和高風險性並存的上市公司的的融資難題,其實也是幫助投資者的建立良好的投資預期。例如,以最大量超募資金而被我們熟知的的世紀鼎力公司,其主營業務也是幫助那些各大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相關的企業進行網絡信號的優化測試以及相關的分析等。他麵對的大客戶也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以及華為,中興等大公司,得益於近幾年通訊產業的迅猛發展和3g網絡的普及,世紀鼎力公司的資金募集高居募集排行榜第一位。成就了世紀鼎力的高超募率。另一方麵,我國股票市場素有炒新股票的傳統也促使眾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資金超募。創業板塊公司具有的高成長特性加上公司發展的潛力巨大,在其公司股價沒有具體權威的衡量標準之下,創業板塊的投機率比主板和中小板有過往而無不及。二級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盲目的抬高股價也是造成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資金超募現象愈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