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係。商業銀行有必要構建合理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係
(Funds Transfer Price,簡稱FTP)。在FTP建設中,中小商業銀行可以采用總部集中模式,將所有的資金需求和供給都彙集到總部的資金部進行運作,剩餘或者不足部分由資金部通過市場進行平衡。實施FTP後,新的資金成本核算方式將更加公平合理的反應各分行的淨利息收入貢獻,並將期限匹配收益從分行剝離出來,集中反映到總行,必然會打破分行原有的利潤貢獻格局。但是實施FTP對會計數據管理平台有較高要求,中小銀行必須考慮信息化建設問題。
第四,加大信息技術的投資。傳統銀行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並不高,但是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後,所有商業銀行的信息投入必須加大,不僅要發展銀行業務的後台支持,而且要發展麵向客戶的前線操作,比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雖然IT投資對銀行的規模可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銀行可以通過擴大經營規模來實現收益。在今後激烈的銀行競爭中,科技競爭一定是重中之重。另外,銀行還要在內部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提升銀行的硬件設施的同時提升銀行的軟實力。
第五,商業銀行要提高對利率等風險的管理能力。商業銀行在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初始時期就要提高資金管理的水平和對流動資金的調動能力,要特別強調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地位。關注宏觀經濟態勢,建立良好準確的預測報警機製,這一工作十分複雜,需要銀行組建專業的利率定價小組,專門負責對利率風險的控製,形成一個符合本地區本銀行特點的定價模型或定價機製。同時,商業銀行要構建風險內控機製,通過資產負債管理創新,引進缺口管理,規避利率波動風險。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的影響主要有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麵,一方麵,就銀行個體而言,存貸款利率波動經曆了從上升到回落的過程,存貸款利差呈現縮減趨勢,存款在負債中占比加速下降,銀行普遍發展非息差收入,並擴展中間業務範圍。另一方麵,從整個銀行業的角度,美國利率市場化引發了美國銀行業的並購高潮,這也是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顯著影響之一。
從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啟示。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綜合經營,提高核心競爭力,擺脫同質化。目前,很多商業銀行開始對業務流程、產品創新、考核激勵等方麵進行調整,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市場拓展,提升全行綜合競爭力,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同時,開展有特色的中間業務,根據客戶的服務需求的不同,銀行可以設立不同的利率定價體係。另外,銀行要加速轉型,擺脫同質化,努力拓展非信貸資產和非貸款利益受益,通過資產結構和收入結構的轉型來對衝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肖欣榮,伍永剛. 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J]. 國際金融研究,2011(1).
[2]巴曙鬆. 利率市場化提高了銀行業的集中度[J]. 資本市場,2012(9).
[3]盛朝輝. 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 金融觀察,2010(7).
[4]陳蓓君,胡海鷗. 美國、日本等國家和中國台灣地區利率自由化的經驗與啟示[J]. 河北工業科技,2007(5).
[5]劉積餘. 美國利率市場化及市場利率的形成機製[J]. 武漢金融,2001(6).
[6]戴魁早. 貨幣市場基金與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關係及啟示[J].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