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麵的一係列改革,貴州省也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商業性金融的農村金融體係。
三、2003——2012年貴州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放
在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曆史背景下,貴州農村金融新一輪的改革和發展也在逐步進行。
(1)貴州農村合作社的深化改革
2003年8月,啟動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允許私人參股農村信用社以重構其股權機構。2004年8月17日,國務院明確指出:明晰產權關係、強化約束機製、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是信用社改革的總體要求。
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推進,根據改革精神,條件較好的農村信用社改組建設成農村合作銀行。貴州花溪合作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與2004年5月掛牌成立。陸續貴州還有雲岩農村合作銀行、湄潭農村合作銀行、興義農村合作銀行成立。
(2)貴州小額信貸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步認識到,開放農村金融市場是解決奶牛關長金融問題的關鍵。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連續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支持小額信貸發展作出了部署。從2004年起,人民銀行積極倡導小額信貸的試點,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建立了隻貸不存的小額信貸公司。
在中國人民 銀行、中國銀監會等有關部門的推動下,貴州省的銅仁地區江口縣成為了五個小額信貸試點之一。江口縣小額信貸試點是在吸收了非政府小額信貸和其他項目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非政府小額信貸機構相比,商業險可持續的小額信貸公司有明確的投資人和所有人。
(3)貴州村鎮銀行的成立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貴州從 2008 年底開始成立村鎮銀行,曆經兩年多的發展,目前已有龍裏國豐、花溪建設等村鎮銀行相繼成立,業務規模也不斷壯大,截止 2010 年年底,存款餘額達 4.55 億元,貸款餘額達 2.05 億元。一定程度地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增加農村金融供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業務類型同質、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等問題,製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貴州省檔案館編:貴州省檔案館指南[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
[2]中國人民銀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生編:金融工作文獻選編(1978—2005)[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3]貴州省統計局編:貴州省統計年鑒[M].1986.
[4]張曉山編: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陳茜璐:貴州省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貴州農村金融,2011(6).
[6]辛耀:小額信貸的經濟分析——基於貴州的實證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