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銀校的合作關係
1、存儲關係是銀行與高校合作的基礎關係。雖然高校不能像企業那樣產生效益,也就沒有任何所謂的商業利潤可言,但其每年穩定的巨額學費、生活費、獎助金、教職工工資等,足以使高校成為商業銀行穩定的“黃金客戶”。
2、資金借貸關係是銀行與高校合作的主要關係。國家政策導致的高校擴招,使部分學校的軟硬件設施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其投入資金不足等問題,因而,銀行貸款成為高校發展的的主要資金來源。相對於企業貸款存在的效益及信用問題,同等條件下,銀行更願意將貸款發放給信用度較高風險較小的高等院校,在完成貸款指標的同時又有利於優化銀行自身的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並培育出未來的優質客戶群。
五、銀行在高校的市場拓展
1、提供流動性貸款和項目貸款來滿足高校的資金需求,完善高校的教學條件。近年來,各大銀行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強有力地促進了教育經濟發展,但其存在的風險不容小覷。銀行必須建立並逐步完善高校貸款風險評估體係,增強對其的信貸管理力度,加強貸款管理,同時,明確高校的實際償還能力,確定合理的授信額度和貸款總額,並完善高校貸款監測、預警機製。
2、完善助學貸款製度,落實貧困生扶持政策。助學貸款不僅可以吸引更多學生,而且也符合銀行的發展的需要,有利於銀校良好合作關係的建立。銀行是助學貸款發放和回收的主體,必須了解到我國的助學貸款違約率已高達20%,故必須針對助學貸款建立相關的風險控製體係。商業銀行要借助高校的力量,通過各種培訓及講座等方式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讓其充分了解到助學貸款失信的嚴重後果。做好助學貸款的相關管理工作,在學生畢業前夕製定完善的還款步驟,並督促學生按期還款,降低貸款風險。同時,建立完整的貸款人信息數據庫及助學貸款失信懲罰機製,將其與個人終生信用數據相關聯,對於惡意逃廢行為,給予相應的司法打擊。對於的確有困難的群體,通過延長還款時間、改進還款規則等手段,化解貸款風險。
3、充分支持校辦企業的發展,為為業績優良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提供全麵的金融幫助,包括擔保、貸款、中介、谘詢等服務。解決校辦企業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需求迫切、貸款條件難達到的困難。
4、重視並逐步拓展互聯網支付業務,不僅能增強商業銀行與商業流通之間的聯係,而且實現了其與終端消費市場的結合。利用考證熱和假日經濟擴大中間業務。21世紀,零售業已然成為朝陽產業,高校學生是零售業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在高校密集的地方,任何經濟消費必然伴隨有資金流動和信用活動,在校內實行全麵購物刷卡,包括校內消費、外出旅遊、車票各類考試報名等業務。不僅使學生消費更加便捷,也提高了銀行的知名度及信譽度。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競爭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常態和動力,各大銀行隻有保持靈活的經營方式並不斷開發新的市場領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美]史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2]王洪亮.對銀校合作的冷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03)
[3]唐景莉.高校如何防範投資風險和債務風險[J].中國教育報,2005(07)
[4]王新平.國有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主要症結與對策分析[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5(3)
[5]謝玉龍.我國商業銀行拓展高校信貸的思考[J].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5)
[6]吳曉霞.”銀校互聯”模式下的高校財務收付[J].中國會計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