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新舊《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製度》的修訂(2 / 2)

財務分析作為政策製定、業績評價、預算指導和執行的基礎和依據,是財務報告數據的進一步利用,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財務分析指標的需求量也在發生變化,如成本效益關係、資產管理等方麵都缺乏一個可用的統一指標。而在經費預算上,改變以往以為跑門路、要經費的被動局麵,強調執行力,強化成本意識,特別是要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要提高資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共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但舊製度中經濟核算深度顯然就顯得單薄。

三、新製度改革的主要修改內容和成果

(一)體現財政體製改革成果

新製度的修訂改變了舊製度中不適合、不規範、不完整的情況,在我國建立起現代公共預算製度整體框架的基礎上把合理編製單位預算放在首位,規範了預算編製的辦法,並嚴格執行;在預算編製原則上也堅持“合法合規、注重績效”的原則,強調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取消預算外資金的提法,將預算外的資金也納入預算管理[2]。在資產管理改革上,也增加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資產的任務,提出資產所包括的範圍,強化資產管理的內部控製製度和貨幣資金內部管理製度的完善。同時新製度注重對資產處理、出租出借資產、對外投資的管理,對固定資產實行標準化管理,及時變更資產的分類,在橫向資產和縱向資產上都加強了管理,突出大型儀器設施設備的共享共用,體現信息化管理。此外,對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和收支兩條線的改革也進行修改,可以實現政府收支活動劃分的科學化、規範化和係統化,在國庫集中支付製度改革和政府采購改革上也突出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在源頭上杜絕腐敗。

(二)體現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自身改革的發展成果

新製度的修訂也體現了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自身改革的成果,規範了收入和支出經費、結轉結餘經費管理。在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傳輸、接收、檢測、播放等業務活動或者輔助活動上也有了明確的說明;在事業收入中增加了節目銷售收入、播放收入和製作收入,刪除了節目交換收入和無形資產轉讓收入;把原來結餘資金分成結轉資金和結餘資金兩部分,防止二者相混淆,扭轉資金被挪用的可能;建立健全支出定額標準體係,對績效管理的支出加權管理,明確各種讚助、罰款和捐贈不計入成本費用[2]。

(三)強化財務監督和財務風險防範

新製度對財務監督有了新的要求,加強對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經濟活動財務的控製和監督,要求在全過程進行監督,突出日常監督同專項監督相結合,強調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雙管齊下,建立起完善的內外部監督控製製度,在監督上還要接受主管部門、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建立防範財務風險的預警機製,嚴格控製廣播電視事業對外投資,規範借入款項管理,對審批手續也進行嚴格的審批,不違反規定舉借債務並提供擔保。

(四)體現開放性和全麵性的特點

新製度中對舊製度中的很多不合理成分進行修剪,也新增了改革開放的新成果。體現在:突出財政改革的成果;擴大廣播電視財務使用的範圍,把非政府行政部門主管的單位也納入財務管理的範疇;把“在建工程”納入資產管理範圍內[2],分立的部分也算在清算範圍之內。此外新製度突出改革的穩定性,對新增的內容在具體的操作和程序、方法及步驟上沒有做過多的要求,但對原則性、整體性的把握有一個大致的範圍和說明。

在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設置上也更加全麵和具體。對會計從業資格人員提出上崗的具體要求,明確要求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均要配備具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同時對總會計師也有了具體的說明,明確職責和崗位勝任條件。

(五)完善財務分析指標和核算指標

新製度對財務分析有了比較詳細的分析指標,要求定期開展財務分析,規範財務分析的內容,增加了頻率收入成本比率、人均基本支出、每分鍾節目製作成本、固定資產利用、總資產增長率等指標[2]。在財務中對財務的預算和財務核算也有了新的說明,建立了比較科學合理的財務核算指標體係,明確各單位必須要強化成本意識,加強財務核算,甚至有必要在內部建立起內部核算辦法,要對成本核算建立分析報告。(作者單位: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

參考文獻:

[1]陳水苗.新舊《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製度》差異之辨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64-65

[2]章尤.談《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製度》修訂[J].經營管理者.2014(3):197-198

[3]餘開群.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播電視財務管理的改革[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5(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