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國防資源配置的基本思路(1 / 2)

優化國防資源配置的基本思路

公共管理

作者:劉業鵬

摘要:新時期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轉變對國防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優化國防資源配置,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戰鬥力標準為牽引,堅持重點配置原則,從優化決策機製、完善製度建設、優化方法手段和加強監督管理入手,積極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切實提高國防資源配置質量效益。

關鍵詞:國防資源;優化配置;基本思路

國防資源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軍隊戰鬥力和保障力的根本保障。當前,國防和軍隊建設正處於轉型期,世界新軍事變革也對我軍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目前在國防資源配置的標準體係、製度建設、方法手段和監管模式等方麵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嚴重製約了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在此特殊曆史背景下,深入研究優化國防資源配置的基本思路,對於我軍實現國防資源綜合效益最大化,全麵提升部隊戰鬥力與保障力,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期優化國防資源配置要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防建設發展相適應,其基本目標是:根據國家安全與新時期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需要,通過優化配置決策機製和完善製度建設,實現國防資源結構優化。通過優化配置方法手段和加強監督管理,實現國防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走出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路子;實現軍隊戰鬥力的切實提升,增強我軍履行曆史使命的能力;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圍繞新時期優化國防資源配置的基本目標,需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務:首先,在明確需求與標準的基礎上,科學製定國防資源配置決策,統籌配置工作。其次,搞好相關製度建設,實現國防資源配置過程規範化。再次,配置管理信息化為突破,優化配置方法手段,實現國防資源配置高效化。最後,以建立合理的考評機製為基礎,完善多部門分工協作的監督機製,破除“利益部門化與資源壟斷的藩籬”,切實提高國防資源配置的質量效益。

一.建立資源配置標準體係,優化國防資源配置決策機製

建立科學的國防資源配置標準體係,有助於摸清“家底”,實現資源再配置;有助於明確增量資源的配置方向和結構;有助於優化國防資源整體配置決策。在建立標準體係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全麵性原則。國防資源種類眾多,涉及軍隊建設發展的方方麵麵,因此標準體係應涵蓋各類資源,以增強標準體係的實用性。

第二,科學性原則。標準體係的製定與完善必須以充分調研為基礎,應深入部隊、深入基層,了解其對財、對物的真實需求。並且,應以定性定量相結合為手段,盡可能多地使用定量標準,增強體係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第三,具體性原則。各類資源應建立適應各自特征的標準,比如經費配置標準應側重於投量、投向,而資產配置標準則應側重於結構。

第四,可行性原則。配置標準體係的建立必須綜合考慮國防需求與國家供給能力,選擇適合我國國情、軍情的配置路徑,避免脫離實際需要。

第五,動態性原則。當今的國際安全形勢瞬息萬變,導致新時期新階段我軍對國防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應建立動態調整機製,及時根據需求進行調整完善,避免因標準的時滯造成資源浪費或閑置。

二.搞好資源配置製度建設,規範國防資源配置行為方式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製度建設。國防資源配置應以法律法規為依據,規範配置行為方式。我軍應以建立完善軍隊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為突破,規範實物資產的配置與管理。

其次,完善預算製度。預算是統籌財力資源配置的有力手段,因此必須進行不斷完善。我軍應借鑒美軍的“規劃-計劃-預算”,延長預算編製時間,在編製預算前對國家安全戰略進行充分規劃、計劃,做到每項預算都有詳實可靠的依據。在編製預算時,不但需要對每項預算進行嚴格測算,確保預算的準確性,而且需要廣泛聽取意見,協調好各方麵關係,促進預算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