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應增編臨時預算,防止因國防預算審批時滯造成經費配置無章可循。同時,必須增強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在國防資源配置中的約束作用,即所有經費納入預算管理,增強“資預結合”能力,規範配置行為。
再次,建立國防資源配置限額管理製度。限額管理製度應主要包括經費消耗限額、物資撥付與儲備限額等,配合國防資源配置標準體係,調整存量資源結構、優化增量資源配置,實現國防資源合理配置。
最後,建立和完善國防資源配置管理責任製。我軍必須嚴把國防資源配置審批關,對每項配置進行跟蹤問效。對資源配置不足與超標配置,嚴格追究審批人或管理人的責任,切實提高國防資源配置規範性。
三.優化資源配置方法手段,搭建國防資源配置先進平台
當今是信息與技術爆炸的時代,優化國防資源配置就必須優化配置方法手段,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廣泛收集信息、合理分析信息,提高國防資產配置效率。然而,國防資源的信息非常繁雜,諸如國防資源的規模、種類、結構、位置、狀態、作用、標準以及配置對象的信息都要全麵掌握,給配置管理帶來了困難。因此,必須加強國防資源配置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建立國防資源配置信息管理係統。國防資源配置信息管理係統不但要收錄資產的基本信息,而且要收錄預算數據,實現供需對照。
同時,應按層級設計訪問權限,防止在信息互聯互通時泄密,增強係統保密性。其次,建立統一的國防資源信息編碼。采用信息編碼技術對國防資源的現有編碼進行整合,按資源類別建立統一的編碼,補充建立空白編碼,為信息係統的數據錄入與管理提供便利。再次,逐步實現國防資源配置信息管理係統可視化。在統一編碼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條形碼技術、射頻技術和光儲卡等技術為每類資源“貼上標簽”,撥開“資源迷霧”,使資源信息能夠及時得到反映,實現信息係統數據庫動態可視化。
最後,拓展係統功能。在基本配置功能的基礎上,應開發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輔助決策功能,以模型估計為基礎的效益評估功能,以動態數據庫為基礎的監督預警功能。
四.完善資源配置監督管理,提高國防資源配置質量效益
良好的監督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國防資源配置的質量效益,因此應從以下三方麵強化監督管理。第一,建立健全國防資源配置績效考評體係。考評體係的建立必須緊緊把握住影響國防資源配置的關鍵環節,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從配置目標、配置成本、配置收益和綜合效益四個維度進行考評。通過客觀公正的考評,引導和促進各部門強化配置管理,並為國防資源配置監督提供可靠依據。
第二,建立矩陣式國防資源配置軍內監管機製。在軍內監督管理過程中,各部門分工協作,各級黨委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對監督管理工作進行總體部署;財務部門著重發揮價值管理職能,嚴把產權與經費兩關;審計部門主要負責配置的經濟監督與評價;紀檢部門則負責對配置過程中的違法違紀事件進行檢查處理,並著重對相關領導的管理責任進行監督。在監督體係的建立過程中,須處理好各部門的利益關係,增強體係協調性。
第三,建立適當的地方監督機製。地方監督主要包括政府監督、輿論監督與群眾監督。通過地方監督能夠有效督促軍隊合理配置國防資源,切實提高國防資源配置質量效益。(作者單位:軍事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肖俊華,柏紅川,陳剛.國防資源配置與非戰爭軍事行動需求分析[J].軍事經濟研究,2010,(12):15-17.
[2]李遠星,劉德廣,姚遵恩.論國防資源優化配置[J].軍事經濟研究,2012,(3):23-25.
[3]李吉林,朱福仁,鮮思德.優化國防資源配置研究[J].軍事經濟研究,201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