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治理視閾下金堂縣社區院落整治模式研究(2 / 2)

(二)選好業委會成員

業委會不僅是群眾參與民主、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還是居民維護自身利益的自治組織。[3]北濱花園於2013年在社區的指導下進行選舉並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成員5人,並在業委會成員中選舉產生主任1名作為主要負責人,然後對組織成員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在整治過程中,業主自治管理組織成員團結一致,組織發動居民積極主動配合推進院落整治工作。業主委員會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麵努力:一是召開業主動員會,統一業主思想,讓業主們真正懂得院落整治目的,對不理解、不配合的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直到形成共識、支持整治為止;二是狠抓宣傳,業委會和社區組織文藝演出大力宣傳院落整治及加強管理的意義,營造和諧社區、文明院落的大家庭氛圍,共同培育居民“幸福感”;三是在整治中不怕苦不怕累,配合施工單位跟進施工、協調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監督施工質量,確保了整治工作有序高效推進。業主委員會積極無償地做群眾工作為小區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一定的群眾基礎,應該說在北濱花園整個整治過程中業委會功不可沒。

(三)培育社會誌願組織

在社區和黨小組的幫助和指導下,社區目前成立了3個社區誌願組織。這些社區誌願組織都是來自與本社區。這些本土的社區誌願組織與從事臨時性外來的社會組織有所不同的是,他們從事的是日常性的誌願性服務工作。這些充滿熱心、公益心的誌願組織者主要從事免費義務為社區打掃衛生,慰問空巢老人、給老人做一些家務等。通過社區和黨小組培育社會誌願組織,並且讓他們參與小區的管理和建設,可以讓社區內需要幫助的居民得到幫助,這樣一方麵可以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麵也能幫助社區分擔一些工作,減輕社區工作者的一部分壓力。

(四)調動居民參與小區建設的積極性

北濱花園小區的居民在整治前,居民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麵是因為居民本身沒有參與政治的熱情,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在現代的商品房小區裏,人與人之間處於一個熟悉的“陌生”階段,大家沒有一個共同的平台來交流。後來小區為解決這個問題,專門建立了“居民議事室”作為居民交流的平台。居民議事室的設立不單單是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居民參與小區建設和管理的熱情。

四、小結

北濱花園在院落整治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主要的成功的經驗在於小區在黨組織的指導下,由社區具體去滿足居民的需求,並且充分調動了社區內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小區管理和建設,最終實現了多元治理。對於政府、社會和公民來說,構建城市社區多元治理機製是一個重要命題,需要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的合理分工協作,以及社會力量和公民的理性參與,政府、社會與公民的良性互動,是構建城市基層治理模式的關鍵。[4]因此在現代複雜性、非線性的社會裏,政府不可能“事事管,事事攬”,需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在社區層麵上而言,政府需要調動社會力量,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的自治性,這樣不僅能夠為政府“減壓”,而且能真正實現居民自治。(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通訊作者:宋長善

參考文獻:

[1]蔣俊傑.領導幹部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方向與方法[J].領導科學,2014.

[2]孫百亮.“治理”模式的內在缺陷與政府主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構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李衛.業委會和居委會在城市基層民主建設中的作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4]程李華.城市社區多元治理模式的構建[J].長白學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