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程世清:廬山會議最後一晚毛澤東親口說要保林彪(1 / 1)

程世清:廬山會議最後一晚毛澤東親口說要保林彪

最新解密

程世清,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年僅11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係列重大事件的見證人:鄧小平、陳雲等被“流放”江西時,他正任江西省革委會主任,與鄧、陳有過來莊;1970年廬山會議期間,他曾斡旋於毛澤東與林彪之間;“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澤東報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賊船”受到審查和逮捕,而後又被免於起訴,在孤濁和落寞中度過了晚年。

程世清晚年罷官後居福州,其完名“半野軒”,為國民黨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紹良故宅,將軍居一角,取名“野半廬”。

2002年10月20日,我(即本文作者)前往野半廬拜訪程世清。程世清廳堂滿掛名人字畫:有楊成武書法條幅,書日:“鬆濤”;賀晉年竹畫,題詩曰:“山清風塵一笑中,小圃錐管襟寬鬆,一生隻畫鬆竹梅,宏觀漫天無限景”;郭清海對聯日:“鬆柏老而健,芝蘭清且香”;邱正平橫批,書日:“海”,下款題識日:“世清同誌學識似海,遂以海贈之。”

有傳言說,江西景德鎮瓷廠被林彪、程世清一夥改成了“水陸兩用車”的工廠,車未造出來,精美的瓷藝卻幾乎破壞殆盡。程世清告訴我,“文革”中,他奉命至江西某兵工廠領導試驗新武器裝備,水陸兩用車於1971年8月造出,並運往空軍。

程世清言,“文革”期間,毛澤東每年至江西均為他接待,因此與汪東興交往甚密,知根知底。程世清日,汪東興早有防範江青之心,故而於廬山會議上積極擁護林彪設國家主席之主張。汪東興曾派人與將軍言:“毛主席不當國家主席,是謙虛,不要搞錯了。”

程世清還告訴我,廬山會議最後一天晚上,他曾至毛澤東住處。毛澤東對他說:“林彪啊,還是要保的。”程世清建議主席留下,到南昌住幾日,再和林彪談談。毛澤東微微笑說:“是個好辦法。”

當晚,程世清急至林彪處,將主席的意思轉達給林彪,林彪沉思片刻,欣然應允。程世清夫人劉秋萍說:“次日淩晨,我與世清去接林彪到南昌住,不料葉群執意不肯。我們隻好送他們回北京了。”

程世清歎息說:“如果那天林彪留下來就好了!”

廬山會議期間,陳雲發言論生產。王洪文批道:“老右派要翻案。”程世清大怒,斥王洪文:“新兵蛋子懂個屁!”當日晚,陳雲特向程世清致謝。

1966年8月,程世清於青島參加濟南軍區黨委擴大會。是時傳達軍委文件,號召給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提意見。他與羅通將軍一道上書蕭華、楊成武,揭發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與蘇聯人交往密切及仿效蘇聯實行一長製事。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程世清因之受處罰。1972年6月28日被隔離審查,1978年10月23日又被關押於秦城監獄三年餘。

1982年1月1 5日,程世清以揭發許光達事,被判為“誣告陷害罪”免於起訴。同年3月21日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退出現役,每月發200元生活費,政治、醫療按師級幹部待遇轉地方安置。1982年11月6日給予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處分。

程世清囚於秦城監獄期間,蜇居鬥室,伏案成三十萬字長篇小說《柴山保故事》,原稿以圓珠筆芯裹膠布書寫,字密如麻。書中故事源於將軍兒時家鄉生活原型,鄉土氣息撲麵而來。他曾與姚文元、劉豐、王秉璋同居秦城監獄一室。程世清說姚文元:“隻知道看書,有時也下下棋,但什麼話也不說。他是個書生,不是搞政治的人,主要是聽了康生、江青的話。’

程世清晚年潛心學畫,他作畫喜以白布代紙,風鳴樹偃,奇鬆怪石,飛禽走獸,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於畫。筆意奔放,如哭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其畫麵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其胸中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

晚年的程世清還喜歡豪飲:60歲一日一斤,70歲一日半斤,80歲一日仍三兩。他喜飲烈酒,尤喜竹葉青。不飲則已,一飲必微醺,則從未醉過。

程世清將軍“文革”中多坎坷,大起大落。忽而身居高位為座上賓;忽而身陷囹圄為階下囚。個中緣由,將軍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