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致用:中國唯一居住在農村的國家領導人
高端看點
毛致用:中國唯一居住在農村的國家領導人
毛致用,1929年11月生於湖南嶽陽,195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7月參加工作,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從全國政協副主席位子上退下來後,毛致用回到西衝村,過起了安寧的田園生活。如今,他已經在鄉下生活了十多年。
“鄉下有三好——空氣好、水好、蔬菜好。”
卸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毛致用,從北京直奔家鄉,蓋起3間瓦房做了一介農夫。到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園、魚塘、豬欄、雞舍,已像模像樣。
曾有不少人好奇地問毛致用:“為什麼要回鄉下養老?”他的回答是:“鄉下有三好——空氣好、水好、蔬菜好。”不少詢問者半信半疑,他也不多解釋。一個七旬老人執意要回家,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不過,毛致用身邊的人當時有些擔心,畢竟鄉下清苦,生活寂寞,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反差太大。他的老伴易銀秋說:“剛回鄉那陣子,他們時不時地找個由頭來西衝轉一轉,名為看望,實為暗察,看看老頭子是否真的鐵了心。’
毛致用明白親朋好友的心思。他沒說多餘的話,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自己鍾愛的事:每天早上6點起床後,先到雞舍喂雞,再到菜地裏勞動,之後洗個熱水澡,然後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書報,中午打個盹,下午再下地幹活,順手扯幾把青草喂魚;晚上7點看《新聞聯播》,之後用熱水泡腳,上床睡覺。
這就是毛致用的日程表。除非天有雨雪,他的日子都是這麼過的。
起初,村裏的年輕人看他幹農活有些吃力,都爭著要幫忙,但他謝絕了:“回家來就是務農的,要自己動手。”“我還要做個新農村的示範戶呢!”如今,他的菜園、魚塘、豬欄、雞舍,雖不一定夠得上“示範”水平,但一點兒也不比鄰居家的差。
國家領導人到湖南考察,聽聞毛致用在農村養雞,會問起近況,毛致用會將雞蛋贈與國家領導人。毛致用養的雞下蛋很多,他就四處送人。
村支書毛文華知道,前些年有胡錦濤和另外一些國家領導人到湖南考察,聽到毛致用在老家養雞,都饒有興趣地問起,毛致用就給每個領導人送100個雞蛋。“領導人都說,這是致用同誌親手養的雞下的蛋,很珍貴,一定要帶回北京”。
“我種的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我養的雞和魚,不用任何添加飼料;我家的井水,也比城裏的自來水好喝。”說這句話時,毛致用滿臉驕傲。
借用“老麵子”扶貧助困
由於西衝村人多田少,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打工去了,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剛回家那年的臘月二十四,毛致用將村裏60多個70歲以上的老人請到家裏吃年飯,共祝新春。他說,如今,西衝村生態這麼好,沒有理由不出幾位百歲壽星。
毛致用訂閱《人民日報》,上麵常刊登各地建設生態文明村的事兒。他也動了這方麵的心思,便與村幹部們商議:“生態好了,文明也得跟進。建生態文明村,咱們有這個條件和基礎。”西衝村底子本來就好,村民人均年收入早就過了4000元。這些年,村集體收入也很可觀。他建議村裏每年拿出一點錢,給村裏的小學老師生活補助;對考上大學的農民子弟,獎一兩千塊;考上名牌大學的,重獎一兩萬。村民們一合計,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關心下一代有了著落,如何照顧好老人的事卻有些棘手。
隻比毛致用小1歲的毛萬清,患了急性腸炎,家裏沒人照顧 。毛致用得知後,立即打電話到鎮裏,請求他們派車將這位老人送進醫院。事後他想,不能老是憑自己的麵子辦這類事兒,得為老人們做點事情。他找鎮幹部嘮叨這事兒,鎮裏也很熱心,表示除了辦好敬老院,解決困難戶、五保戶孤寡老人養老問題外,還可以每年擠出些錢,表彰尊老愛幼的典型。
毛致用每年都會拿出一兩萬元,資助村裏的老人。但他說:“這隻是表示個心意,農民養老這個大問題,關鍵要靠政府投入。”七老八十的人,大都喜歡看戲。這事好辦,花錢不多。他自費請湖南省花鼓戲團、嶽陽花鼓戲團來村裏演了幾場,不僅老人們高興,年輕人也喜歡。
兼職村官,找錢辦事
毛致用回故裏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保護村裏的兩棵古樹;與村民商議的第一件事,是保護生態環境。他說:“農村的這事那事,首先要辦好兩件事,即生態和道路。生態要從沼氣人手,有了沼氣,封山育林、涵養水源就成了現實;路修好了,不僅方便了出行,生產生活資料的運進、農副產品的運出也都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