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學論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美術教學論課程教師的培養,應以各種方式有計劃、多途徑、多層次地選派更多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短期、脫產培訓和學術訪問,快速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培養專業學科骨幹;改變美術教育教學陳舊理念;經常組織教學論課程教師到美術基礎課程改革成功的省份進行考察、學習,直接感知、體驗課改的精髓;經常聘請優秀地方美術教師交流、探討;改善目前各高師美術院校教學論教師的現狀,提升教師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美術教師人才。
加強美術教學論課程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特別是中年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學校、學院也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加大對科研項目的資助力度和科研成果獎勵力度、激勵製度,使教學論課程教師在完成好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投身科研工作,為今後更好地培養創新美術教師人才提供保障。
(二)調整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1.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質
增加與現行基礎美術教育相對應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科目,如藝術文學、音樂、舞蹈、書法、中國文物史、世界文物史等,讓學生了解學習多元文化知識,形成綜合的藝術修養。多元的文化知識是展現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前提。
2.提升學生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應加大對教學論課程的資金扶持力度,對地區優質資源的利用,將好的基礎美術資源引進來,還要聘請優秀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做公開優質課示範課,讓學生有所認識、有所感受,以此作為指導、處理教學上存在的差異,以範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
增加教育見習課程,延長實習時間,製定教育見習、實習的工作要求,積極加強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學習,在實習中能較純熟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將教學因素綜合性地組織、處理並運用到教學中去,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教學綜合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在實習結束後進行教育實習彙報、學生賽課等若幹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美術教育教學創新的潛能,培養更多、更好的新型美術教師人才。
3.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在實習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美術教育教學技能,展示學生才華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反思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大量的調研和科研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教改工程項目《高師美術教學論與新型美術人才培養的教學體係研究》,項目編號:JG)
參考資料:
[1]李成良,顧美玲.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
[2]教育部.全日製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張學敏,李躍文.課堂教學技能[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