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師美術教學論與新型美術教師人才培養的教學體係研究(1 / 2)

高師美術教學論與新型美術教師人才培養的教學體係研究

學術論壇

作者:汪遠祥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應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升美術教育質量,推進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好地更快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新型美術教師人才。文章主要從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的意義及其具體措施來展開綜合論述。

【關鍵詞】高師院校美術教學論新型美術教師人才

高師院校美術教學論是新型美術教師人才培養的一門主要學科,它具有實踐性強、理論性豐富以及綜合應用性高的特點。通過對它的學習,學生可以係統地掌握初等美術教學的基本知識,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同時還能具備初步美術教學研究能力。但傳統的高師院校美術教學論與現代新課程改革高效的要求存在諸多矛盾與反差,無法滿足社會對這種新型美術教師人才的培養需要。當下,此門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的意義

(一)高師傳統美術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學校對該課程重視不夠;對講授此門課程的教師培訓不足;同時課時少、學生數量多,導致教師授課、指導質量不高,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與提高教學技能水平;對試講所用的微格教學硬件及其他相關設備配備不夠;缺少教育見習,學生觀摩學習機會少;由於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學生文化理論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備課、講課能力不一,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美術教學論課程必須進行改革。

傳統美術教學效果與現代新課程改革高效要求存在著矛盾反差。該課程如果仍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繼續采用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內容方麵仍不具有理念中的主題、教學三維目標、人文關懷、創新性等,沒有明晰的重、難點,將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

(二)國外高師的先進做法提示我們對美術教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

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新型美術教師人才是社會需要,也是提高美術教師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方向。當今世界各國都以這樣的指導思想進行人才的培養。日本強調高等教育要適應綜合創新的科技發展趨勢,十分重視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在日本各高等院校普遍實行有利於綜合人才成長的完善的學分製,理工類大學大量開設科學技術社會學等綜合性跨學科課程,學校的選修課在全部課程中占25%至40%。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基礎性人才素質的培養。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特別是近幾年,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麵做了許多有益的探討和嚐試,旨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綜合素質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2001年5月29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28條指出,完善以現有師範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係,加強師範院校的學科建設,鼓勵綜合性大學與其他非師範類高等學校舉辦教育學院或開設獲得教師資格所需的課程。意味著教師的培養培訓在過程上由分割走向一體和連續,在體製上由封閉走向競爭,教師來源渠道由單一走向多元。這加劇了高校之間的競爭。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討改革高師院校美術教師人才特色培養模式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