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善種子 立德樹新人
慈善文化進校園
作者:胡運森
播撒善種子,立德樹新人。慈善教育從娃娃抓起,成為今年6月在西安召開的“全國慈善宣傳工作會議”代表的熱議話題。從2010年以來,由中華慈善總會在天津、四川、陝西、廣東、遼寧等全國11省市2000餘所中小學試點的《慈善讀本》進校園工作取得成效。尤其是陝西省實施推廣的千校慈善教育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概況:《慈善讀本》100萬冊進校園
2011年11月,陝西省作為中華慈善總會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首批試點省份,在西安、寶雞、銅川、榆林、安康五市的10所中、小學進行試點取得成功經驗。2013年5月,陝西省慈善協會在渭南市召開全省千校慈善教育項目工作現場會,進一步擴大慈善教育項目實施規模,大力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向常態化發展。2012-2013年,省慈善協會在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購買《慈善讀本》100多萬冊,贈給全省11個市、107個縣(區)1484餘所中小學,140多萬在校中小學生開展慈善文化教育活動。
2013年11月,陝西省慈善協會聯合省高教工委、團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在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40餘所高校中開展“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活動項目。各高校緊緊圍繞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主題,開展慈善征文大賽、慈善項目創意大賽、慈善攝影競賽、“善的領悟”善語征集、慈善文化實踐活動、校園慈善文化係列講座、創意公益廣告、慈善文化進大學活動表彰等8方麵活動,以全麵有效地推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慈善意識。這項活動已在全省各高校全麵展開,已有1萬多名大學生誌願者參加這一活動,其已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做法:活動豐富 形式多樣
陝西千校慈善教育項目的實施,以結合德育教育、慈善講堂、課外活動等方式開展活動。用“愛”的力量重塑人性的真美,讓“善”的力量成為心靈的陽光。
一、慈善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各市縣區慈善組織與教育等部門從實際出發,把慈善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與建設文明校園相結合,注重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知榮辱、懂感恩、樂奉獻的思想品德,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陝北榆林本著人性開發和德才兼備的樹人教育理念,將慈善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落實教師教法、學生做法,解決了教師無為而治、學生道德習慣養成、以德促智和自治問題。企業家方光玉設立2000萬元公民道德冠名基金,用於各學校舉辦的“慈善文化進校園”德育教育活動評獎表彰,有力地推進了榆林市慈善教育的開展。
二、舉辦慈善講堂。各學校以贈發的《慈善讀本》為教材,每學期最少按排10個課時,列入正式課時管理。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學善、懂善、行善。關中渭南臨渭區以學習《慈善讀本》課為主,各學校將《慈善讀本》列入學校正式教學課程,並挑選優秀老師授課。該區開展上慈善教育課的學校占全區中小學總數的38%,活動輻射學校學生數占全區中小學生總數的63%。他們在課堂上的啟發式做法和效果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賞。
三、課外開展慈善活動。利用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節目、“日行一善”、優秀作文評選等方式普及慈善理念,傳遞慈善正能量。陝南石泉縣從2011年以來在9所中小學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將《慈善讀本》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做到了機構、人員、時間、保障、宣傳五個到位,紮實前期準備,使師生對慈善有了準確的認識,使慈善理念班喻生曉,激起了教師及學生們做慈善的強烈願望。寶雞岐山、渭南臨渭、榆林榆陽、西安未央等縣區還組織學生開展慈善剪紙、繪畫、小報、文藝表演、成果展示等方式,對開展慈善教育起到好的效果。
成效:密切合作 成果豐碩
該項目通過兩年多的實施,全省慈善組織與教育部門密切合作,為學校立德樹人教育工作帶來了春風。陝西的慈善教育在全省1400多所學校實施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將慈善的種子撒進了孩子們的心田,得到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充分肯定和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