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陽光
特別推出
作者:李玉林
又到玉樹,又見玉樹陽光。8月26日,時間的腳步已經悄悄走進秋天。玉樹秋天的陽光顯得格外透徹、明亮,又能給人以特別溫馨、溫暖的感覺。相對北京,這時的玉樹已經是常被寒意籠罩的季節。可大家看到,玉樹陽光,灑一地輝煌,讓地震後重生的玉樹更加意氣風發;也灑在、灑進每一個慈善人的身上、心裏,讓大家身上、心裏都暖融融的。
由中華慈善總會和北京、上海、重慶、黑龍江、浙江、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廣東、大連等全國各地慈善會,泛海公益基金會、河仁慈善基金會等愛心企業代表組成,由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秘書長邊誌偉帶隊的中華慈善總會檢查團一行28人於8月26日到達玉樹。檢查團成員將與青海省慈善總會、玉樹州慈善總會及當地政府一起實地檢查由全國慈善會援建玉樹災後重建項目完成的情況,並將如實向全國捐贈者報告。
2010年4·14玉樹大地震發生後,中華慈善總會與全國各地慈善會積極開展慈善募捐與慈善救助。2010年8月13日,中華慈善總會即向社會公示玉樹“4·14”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和物資接收使用情況。公示表明:截至2010年8月12日,中華慈善總會共接收“玉樹地震”抗震救災社會捐贈資金26.72億元,其中中華慈善總會本級接收5.82億元,各地慈善會接收20.9億餘元。公示分別介紹了各地慈善組織接收捐款的數額。在向社會公示接收捐款的同時,中華慈善總會依照捐贈者的意願和玉樹災區的實際災情,與青海省慈善總會合作,主動積極通過當地政府落實慈善捐贈的使用問題。確定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援助災區的慈善捐贈資金投入到眾多有關民生和社會公益的恢複重建項目上。2010年9月4日,在中華慈善總會安排下,總會負責救災工作的副秘書長張心國和張欣組織來自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安徽、遼寧、黑龍江、四川、陝西等地慈善會的代表到西寧,參加由青海省政府安排的“玉樹災後重建論證會”,直接聽取玉樹災後重建的安排。會後,中華慈善總會的同誌與部分慈善會的代表又到玉樹災區,實地考察災情。這之後幾年時間裏,在中華慈善總會的安排下,總會負責救災的張心國、張欣等同誌多次到青海玉樹,反複協商、認真落實慈善會捐助災後重建的項目對接。2014年1月10日,中華慈善總會向各地慈善會下發《中華慈善總會關於玉樹“4·14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接收使用情況公示》,明確指出:“玉樹地震捐贈資金涉及各地慈善會接收的捐款,其使用去向必須向捐贈者做出交代。希望大家認真核對公示內容,並根據本地實際以適當方式向當地社會公示,其間對公示內容有何質疑,請與總會溝通,其目的是給捐贈方和有關各方一個完全公開、滿意的告知。”李本公會長談及這次公示時說,為了讓捐贈者更明白地了解捐款的使用情況,公示特意附有三個附件。一是捐款的使用情況;二是每一個災後重建項目對應的慈善捐款,即從反向說明善款使用情況;三是各地慈善會捐款的使用去向。當時,在中華慈善總會,李本公會長非常關注善款的使用情況;關注捐贈者的意願、要求;關注玉樹災情、民情;關注國家和當地政府有關玉樹緊急救援和災後重建的安排、規劃。李本公很認真地對總會的同誌們說:“我們一定要負責任地用好這筆款,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群眾的捐款是好鋼,災民實際、真實的需要就是刀刃。”
8月26日上午9點50分,中華慈善總會檢查團一行乘坐的飛機降落在玉樹機場。大家顧不上突如其來的高山反應,即刻驅車趕往第一個災後重建項目點——玉樹結古鎮禪古(萬達)新村。遠遠地,大家就看到依山勢而建,鱗次櫛比、美觀大方、寬敞亮堂的組團樓群,看到身著漂亮藏族服飾、喜形於色的村民。玉樹地震發生後,大連萬達集團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捐款一億元。這個玉樹地震後重建的第一村,就是用萬達集團捐助款修建的,是玉樹第一批遷入新居的村莊。大家都說,禪古村的變化是玉樹災後重建的一個典型事例。萬達集團的代表本來也是中華慈善總會檢查團的成員,由於該集團有關人員工作繁忙,沒能趕來玉樹。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與省民政廳慈善會的負責同誌一起為立在村口的石碑揭幕。漂亮的花崗岩石碑上用漢藏兩種文字,刻著“玉樹市結古鎮禪古(萬達)新村”幾個漂亮的大字。石碑背麵刻著這個村莊的曆史、地震市遭受的破壞、地震後得到的捐贈、捐贈者的情況介紹和重建的過程。檢查團的成員在新村考察後,向這裏的村民發放了毛毯等救災物資。
接下來,檢查團全體成員又驅車趕到玉樹市第二完全小學。李本公會長和檢查團全體成員在這裏聽取了學校負責人的情況介紹,與學校師生進行了交流,並向學生捐贈了書包、衣物。2011年8月11日竣工的這所小學,是玉樹震後重建第一個建成的學校。這所在原址上重建的學校占地2.4萬平方米,結合了藏族傳統風格與現代化建築理念。校園內分為運動區、生活區和教學區,它的建成能夠滿足周圍的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的一站式教育。教學樓中除了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外,還有美術室、圖書室、科普教室、心理谘詢室和多媒體教室,可供48個班級、2200人上課。學校安裝的所有設備均滿足當地高海拔的環境和氣候要求,教學樓達到7度抗震設防烈度標準。玉樹地震發生以前,玉樹縣結古鎮第二完全小學隻有40間平房,共有1869名學生和58名教職工。如今的校園裏,三棟四層的白色教學樓拔地而起,紅色塑膠跑道、天然人工植育草坪、小學生專用運動場等現代化的設施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