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級:在這個階段,拳手可以開始進行專項素質訓練,如心理訓練、特質訓練等,並可以開始練習器械捕擊法,或者借著器械中的某些訓練課程以輔助拳功之不足。
第四級:至此階段截拳道的所有技擊手法已經臻於圓滿並能運用於實戰對抗及搏擊之中。腳法及一切下盤技巧亦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大致而言,截拳道中的整體課程已經完結。此階段可以說是截拳道拳術中最主要的訓練。一個學習截拳道的人其功夫造詣的精深與否,與此階段有著決定性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前三個階段中,截拳道的技術縱然全部熟習,而如不詣對搏之法,卻等如得物無所用,如入寶山空手回。而且基本技術即如“工具”,實戰即如“使用工具之法”,如不識使用之法,有工具縱何用?故惟能熟練,及至真正搏擊之時運用隨心。且占快、準、勁、狠四大要素。
第五級:在此階段中習者不僅要將截拳法中的徒手技擊法及器械搏擊法全部學齊,更要一再對技術、功力等苦加研磨,以增加搏擊致勝的可能性。之外,對於別派武術亦要開始研究,並找出各門派的獨特風格及打鬥特點,以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地步,更可由此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境界。
第六級:在此階段,大概而言,已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與訓練,如今已學完全部課程,而且以後能否成為一大宗師,視其個人在此階段中的自我修煉而已,這包括對本身技術進一步改進和參加高水平的比賽等。
第七級:這是“理想中”境界之一。如練習到此種程度,對於截拳道拳理中的各種問題已無須疑問。因為他已經在武學上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而且據李小龍所說,本門將這一級定為高級資格,除最高負責人以外,他已是各級教練在截拳拳術訓練上的“模範”。晉升到這一級的拳手,除要經由本門高級教練公開推選外,更要在武學上有一定的成就,加上對本門拳法的輝煌的傳播功績。
第八級:這亦是理想中的階段,應該是一位不但對於截拳拳理的修養達到臻至化境的階段,甚至對一般武術的優劣亦能了如指掌。至此境界,截拳道已非一門技術,而是一種哲理。達到這個級別的拳手可領導本門發展各地事務,即有資格創立自己的功夫館。
第九級:理論上,練習者臻此境界,已然大智大慧,而且任何武術對他來說已無神秘可言。到此,可以說是達到了“以武入哲”、“卓然成家”的地步。實際上,隻有李小龍一人達到了此境界。
第十級:這隻是理想中的一個虛無縹緲的境界,因為李小龍認為人總有缺點,沒有人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境界。這一階段注重“法”的修煉,由於這是憧憬中的一個最高境界,故此已非時日可以造就,且“法”之為物虛玄之至,有人可以一朝頓悟,有人可能一世懵懂,故至此境界頗難定一標準,今以此等名銜作為對本門中位高的一種尊稱而已。
早期截拳道的形態——振藩拳道
振藩拳道的基本訓練體係由六個相對獨立而又互相緊密聯係的部分構成:1、詠春(振藩);2、功夫(振藩);3、西洋拳擊(振藩);4、踢拳(振藩);5、擒拿;6、振藩武器。其基本技術結構則包含四個範圍的內容:1、拳法與上肢攻擊技法;2、踢法與膝部技法;3、關節擒鎖、窒息與絞殺技法;4、摔法與地戰技法④。其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李小龍提出的截拳道“三要素”(精簡、直接、非傳統性)、“四範圍”理論(即拳擊範圍、踢擊範圍、設陷範圍和擒鎖範圍)以及自我發展“四原則”(吸收有用的、拋棄無用的、加上自己特有的、形成自我獨特的),這正是當今國際上最為風行的伊魯山度師傅“截拳道概念”體係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截拳道科學理論與實踐基礎。
截拳道與詠春拳之間的區別:
一、截拳道是融自我解放的靈性哲學、人生成功學和科學的街頭格鬥技為一體的完整的武道係統,而詠春主要隻是一門科學技擊術。
二、詠春以埋身陣地戰為特色,而截拳道則以機動控距的運動戰為特色,從而使其技戰術重心有別與詠春,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強調步法移動,講究依靠節奏破壞、角度和路線的多變來調動對手,從而打破其心理和生理之平衡,創造最佳的攻擊、截擊時機,並運用全麵的技術,踢、打、摔、拿,像水一樣流變配合,發揮人體武器立體運用係統功能,達成攻擊目的。詠春以近身拳法和封製技巧見長,而截拳道技戰術體係全麵而精簡,以踢拳動態流動型技戰術為主體,以擒摔纏鬥型技術(包含摔法、站立擒拿和地麵關節鎖製、窒息絞殺技術等)為輔助性必要組成部分,從而能夠適應長、中、近距,乃至不得已的地麵格鬥等無限製格鬥的需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小龍乃成為當今世界武壇公認的MMA實踐先驅和重要的思想指引者,因此,將JKD稱之為“JKDMMA”也並無不可。這樣,技藝全麵的截拳道者在實踐中的表現,有時可能像拳擊手,不斷晃動遊移,隨時發動流水般動態攻擊;有時像一位無劍的劍客,隱蔽直攻,動如脫兔,令人防不勝防;有時,像詠春拳手一樣封手控製,連消帶打,施展埋身陣地戰技巧;有時,如果必要,則又可能像今天無限製MMA綜合格鬥選手一樣,將對手拖入地麵纏鬥決勝(李小龍曾在《唐山大兄》、《死亡的遊戲》、《龍爭虎鬥》等經典功夫電影中,充滿預示性的向世界觀眾超前演示了在當今MMA擂台上已成主流的地麵騎乘轟擊,以及十字臂鎖、窒息性頸鎖等等地戰技巧。當然,必須提醒的是:除非迫不得已,這種地麵纏鬥打法是強調運動戰,以始終保持格鬥局麵和空間主動控製的截拳道者所應該盡力避免的)。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李小龍截拳道思想的影響下,特別是受到1990年代以來國際武壇上強勁的MMA風潮的影響,海內外部分詠春拳流派,比如黃淳梁的詠春拳學,特別是在歐洲發展的梁挺詠春,亦開始主動改革傳統訓練模式,積極與現代MMA綜合格鬥趨勢接軌,吸收和借鑒地戰攻防技巧,從而大大強化了詠春在地戰方麵的適應能力。
三、截拳道的整體的訓練方法、訓練著重點和結構模式,與詠春拳有著本質性的差異:
1、與詠春,甚至包括與李小龍創立的道館式振藩拳道體係不同,後期的截拳道完全拋棄了套拳訓練,重質不重量,特別強調起決定作用的骨幹技術和個人特長技術的優化和本能化基本訓練,並重點聚焦於距離和時機感、隱蔽、欺敵、節奏、準確性、速度、勁力、殺手本能和洞察反應等實戰致勝特質進行發展訓練。同時,截拳道以著護具的全接觸模擬實戰作為主要訓練手段,從實戰中發展習者的綜合性實戰能力。為增加街頭格鬥無限製訓練的真實感,截拳道者還走出道館,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分別設計“街戰情境劇本”,經常模擬進行具有高度壓力的逼真的單對單、單對多、徒手對器械、器械對器械的各種可能情況下的實戰訓練,以提升學生們從心理到生理、從技術到戰術的無限製實戰的全麵適應能力。
在截拳道中,真正的格鬥訓練要義,重點不在於你掌握了多少技術,而在於你能夠在實戰中自如運用多少技術;不在於你的技術是如何的獨特、個性或與眾不同,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用人類同樣的肢體語言,在最恰當的時間、距離、位置和角度,快速、有力、準確的即時本能的自我表達,這正是截拳道一切訓練的重點。
2、在快速、強力、多變的實戰中,一個人在格鬥過程中,對於攻守反擊整體洞察能力的高低及其反應速度的快慢程度,都將決定戰局控製的主動與被動,乃至格鬥的成與敗。在截拳道中,由中、遠距離的視覺和聽覺洞察訓練和近距黐手觸覺訓練有機結合,共同構成的截拳道整體洞察訓練模式,是後期截拳道格鬥訓練的核心,亦是實現截拳道高效率“截擊”格鬥理念的保證。相對來說,這較詠春以近距黐手觸覺訓練為主體的洞察反應訓練模式,在結構上更加整體、全麵,更能適應各種距離格鬥的變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截拳道者戰術變化的餘地,攻守控製的效率相對更高。
3、截拳道在體能發展和實戰訓練方麵,跨越流派和學科界限所采用的現代化交叉訓練模式與詠春的傳統訓練體係完全不同:如負重動力性與靜力性訓練方式相結合的力量訓練、全麵的柔韌訓練以及跑步、跳繩等全麵發展力量、靈敏性和心血管係統功能的完善的科學訓練方式;如對於整個訓練過程的計劃和訓練結果的調控的重視,對於訓練後營養和恢複手段的強調;如大量現代化的實用輔助訓練工具的創新和有機運用,等等……
揭秘——李小龍截拳道獨一無二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