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的介紹(3 / 3)

李小龍無法再在香港容身,於是他的父母決定將李小龍送到美國去。由於李小龍出生於舊金山,所以是該市的市民。1959年5月,李小龍隻身前往美國舊金山上學。同年9月,李小龍在西雅圖從愛迪生工業高等學校進入華盛頓大學哲學係進修。他仔細研究了自己所學的詠春拳,並以其為母拳,創立了一種新的拳種,並將這種功夫命名為“振藩功夫”,其後成立了“振藩國術館”,收徒傳授武功。

1964年7月,李小龍轉往奧克蘭發展。翌年8月,他在該地開設“奧克蘭振藩國術館”。在奧克蘭生活的那段時間使李小龍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特別是與黃得文之間的那場比賽。

當時中國武術界的封閉意識較重,基本不將中國功夫傳給外國人,特別是當地華僑,這種封閉意識更為強烈。但是,李小龍在教授武功時不分種族,也向外國人傳授。

居住在舊金山唐人街的華人們就此事再三與李小龍進行交涉,希望他能罷手,不要再將武術傳於洋人,但是李小龍對此總是置之不理。被激怒的唐人街方麵為了教訓李小龍,請來了黃得文。據說,黃得文是白鶴拳門中人,實際,對他的情況並不了解。

1964年底,黃得文率領門徒等共10人出現在李小龍的武館,要求李小龍答應不再招收外國學員,不然的話,就要以武相見。如果李小龍比武失敗,則要麼關閉武館,要麼接受唐人街方麵的要求。這等於是唐人街方麵的最後通碟。當初,唐人街方麵並未想將事情鬧成這樣,隻想用威脅的方法迫使李小龍讓步,沒想到李小龍竟然真的接受了黃得文的挑戰。根據李小龍的提議,雙方決定這場比武不設任何禁止使用的手段,也就是說,這是一場沒有任何規則限製的打鬥。

琳達和李小龍的徒弟們都退出了武館,武館裏隻剩下李小龍、黃得文及其帶來的人。比武開始了,李小龍先以一陣直拳猛攻黃得文,逼其後退。李小龍繼續狂追,黃得文難以抵擋如此猛烈的攻勢,背向著李小龍準備逃跑,但後腦又遭李小龍重擊。最後,李小龍終於追上了黃得文,並將其擊倒在地,然後騎在黃得文身上繼續猛打,黃就此失去了還手能力。除了耳後有些輕傷外,李小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這一仗卻使李小龍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因為比賽一共進行了30多秒鍾的時間,按照李小龍的想法,打鬥應在6秒之內結束,在一瞬間分出勝負的打鬥才是最為理想的。所以對於李小龍來說,30秒的時間顯然過於漫長,而且在追擊對手的過程中,將對手擊倒再騎在其身上一頓痛打絕非李小龍心目中理想的打鬥方式,這與他想要達到的差距太大了。

詠春拳的長處能在非常短的距離內發力攻防,所以它的步法是以小幅度進退的。但是這種步法在與黃得文交戰時,在對手逃跑的情況下很難追得上。而若要追上對手,勢必要破壞詠春拳的步法節奏,結果隻能是一頓窮追亂毆。於是,李小龍決定將步法的研究提到日程上來。

與黃得文的一戰促使李小龍投入到對步法的研究中。他讓弟子丹?伊魯山度作自己練習時的對手。伊魯山度擅長菲律賓武術,還是個跑得極快的美式足球運動員。在與這個移動得比自己快並且身手敏捷的徒弟的共同練習中,李小龍反覆觀察揣摩其步法,從而使步法有了新的進步。

1966年3月,李小龍為了參與電視節目的製作,將奧克蘭的武館交給自己的得意門徒詹姆斯?李管理,自己前往洛杉磯。在洛杉磯,他見到了伊魯山度,兩人進一步切磋武技,此時的李小龍已與在奧克蘭開武館時不一樣了。

有一天,李小龍與伊魯山度在汽車裏交談,話題漸漸轉到了擊劍方麵,雙方討論的問題是擊劍中的一個戰術:STOPHIT。該戰術的意思是不躲避對手的攻擊,但是要抓住時機更快地刺中對手,強調以距離優勢取勝,這是擊劍中的一種高級技戰術。李小龍認為,這種戰術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技擊狀態。他參照“STOPHIT”的使用方法,將自己創立的功夫命名為截拳道。

就這樣,在李小龍與伊魯山度的交談之中,“截拳道”這個名字產生了。1967年2月,“洛杉磯振藩國術館”開張收徒。在李小龍發給伊魯山度的三種認證書中,有“JunFanKungFuInstitute振藩國術館”、“BRUCELEESTAOOFCHINESEKUNGFU振藩拳道”、“BRUCELEE'SJEETKUNEDO截拳道”的字樣。並且,在同年發行的美國技擊刊物《BLACKBELT》(黑帶)十月號和十一月號的雜誌上初次使用了“JEETKUNEDO”這樣的稱謂。由此,“截拳道”這個名字開始為世人所知。

[編輯本段]

◆截拳道釋名

截拳道,“截”是截擊、阻截,“拳”是拳法,“道”是道路、風格,而英文的解釋則是“TheWayofInterceptingFist”。簡單解釋就是“截擊拳頭之道”,亦即是對付敵人攻擊之方法。因為麵對的是一個敵人,故截拳道摒棄任何花哨不實用的技巧,是一種真正“打”的武術。而截拳道中的“道”字,除表示一種武術風格外,還包含有“空手道”、“跆拳道”等當中蘊藏的精神修煉之道。

眾所周知,李小龍在大學時修讀哲學,他把哲學寓於武術中,就像少林寺“拳禪合一”的。其實從“截拳道”的廣東話音,就可以觀察出來。“截”的“哲”在廣東話是同一發音,而李小龍本身就是廣東人。從“截拳道”名稱上,還體現了這種實戰武術的重要技術理念———截擊,就是在對方攻擊(動作)將出而未出之際進行截擊,亦是中國兵家所雲:

“渡河未濟,擊其中流”之意也!

由李小龍宗師所創立的實戰搏擊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成為世界著名的技擊術。李小龍作為中國偉大的實戰技擊家、武道哲學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世界影視巨星,他集合了詠春、太極、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賓武術以及法國拳術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於1966年創立了一種全能、無規則搏擊的現代武道:截拳道(JEETKUNEDO)截拳道(自我塑造之道):世界廣大武術愛好者所熱衷學習的李小龍截拳道,是一個自我塑造的實用型武道,練習截拳道實際上就是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忠實表達自我!我們能夠成為一名截拳道修習者,應該深感榮幸。從截拳道的練習和實踐中,我們大家都可以得到身、心、技的全麵塑造和修行。事實上,即使你不修習截拳道,但是你仍然可以從截拳道的哲學原理中,從他的創始人李小龍奮鬥的一生中,得到了你自己的人生啟悟,這將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起到很大的激勵推進作用。

[編輯本段]

截拳道以後發展...

截拳道分成了兩派,概念派和原創。我們今天國內看到的,多數是原創,也就是振藩武術。

而概念截拳道在國外更被接受,也更接近於李小龍的原意。

所謂概念派,也就是不教授招式為主,而是通過不同體係所使用的技術來啟發練習者完善自我,吸收對自己有用的,去掉對自己沒有用的部分。更接近於格鬥的本質。

截拳道的真實意義在於啟發練習者完善自我,發掘自身的特點,認識問題的本質,通過手指(招式)看到月亮(招式背後的實際用途和本質)

------------榮譽中的李小龍--------------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2000年,金氏世界紀錄,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與拳王阿裏相同,而阿裏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隻有130多磅。

2003年7月24,美國電視台vhl選出曆史上200個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龍名列其中。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入選《人物》“電影百年十強人物”之一。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Film雜誌“50大電影英雄”。

[編輯本段]

◆振藩截拳道闡宗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