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咖啡莊園建設的途經和措施
1.途經
實行集約化經營,工業化管理。通過對資金、土地、勞動力及設備各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實現所有資源的統一管控,打造“咖啡生產、加工及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的產銷鏈條;通過“老板進村、資本進村、產業進村”,體現“能人帶窮人、莊園帶農民、企業帶農村”的發展理念;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1~3個精品咖啡品牌(如“晶工”、“雙胞”、“北標”),發揮品牌效益,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
2.措施
2.1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現代莊園經濟已有一些成功的範例,但總體上還屬於新生事物,規劃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實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據莊園的功能定位、建設模式,結合當地天時地利、設施條件、技術水平等因素進行精準規劃。規劃的起點要高,要充分滿足功能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技術、設備,並把規劃的可操作性放在首位加以考慮。規劃一旦論證通過,就要按照規劃高標準實施。
2.2加大投入,改善設施。建立多元化投入機製,政府在資金上給予適當扶持,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整合社會資源參與莊園經濟建設。金融機構要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咖農的土地、咖啡林木等讓他作價入股,建立科學的土地流轉機製,做到“土地搞流轉,不種有錢賺;咖農當股東,年年能分紅;農民變‘工人’,就近能打工”。投入有了保障,就能建設好“二廠四區”及完善咖園水利設施、路網等基礎設施,滿足生產、觀光的各種要求。
2.3招商引資,建立龍頭。咖啡莊園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要樹立招大商引大資的理念,與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經驗豐富的國內外咖啡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使之成為墨江咖啡生產、加工、營銷的龍頭企業,引領咖啡莊園經濟的發展。要營造優良環境,讓老板進得來、留得住、能發財,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比如:進一步落實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征增值稅政策,對新工藝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咖啡企業可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新設立的符合產業發展政策要求的咖啡加工企業,當地政府在土地審批,各項地方收費,工商注冊等方麵提供優質服務。鼓勵農民在土地承包期限內依法向產業化經營組織轉讓或出租土地承包經營權等。
2.4統一標準,打造品牌。在一定區域內出產的產品,保持品質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沒有統一品質的產品就無法打造叫得響的品牌。要建立《墨江咖啡種植管理技術規範》、《墨江咖啡初加工技術規範》等,在生產的各個環節貫徹落實,強化《墨江咖啡地理標誌》的使用管理,打造出綠色生態、品質優良的墨江咖啡品牌。鼓勵企業爭取國際國內有機食品認證和4C認證、雨林聯盟認證等,支持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雲南省著名商標”或“雲南省名牌產品”等稱號,靠品牌贏得市場。
2.5注重宣傳,強化營銷。咖啡莊園要建立宣傳、營銷的專業團隊,從事產品推介宣傳活動。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報到,還可以在適當的地方樹立廣告牌,組織賓客品鑒體驗等方式進行宣傳,讓消費者認識、認知、認同、接受、喜愛“墨江咖啡”。積極參加咖啡博覽會、咖啡品鑒、咖啡大賽等活動,擴大墨江咖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挖掘咖啡消費文化內涵,著力開發咖啡地方特色旅遊產品,借助旅遊市場的優勢資源,做好咖啡產業與旅遊開發互動工作,順應生態、健康的發展潮流,積極培育國內新一代消費群體。
2.6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級成立咖啡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進行高位推進。領導小組負責製定咖啡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重點項目的宏觀指導與協調,審批相關資金的使用計劃,負責全縣咖啡產業發展工作考核。具體事宜由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咖啡產業發展辦公室檢查督促落實。建立目標任務督促檢查製度、技術標準督促檢查製度、獎懲問責製度,以有效的製度和措施,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使咖啡莊園經濟助推墨江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