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興地區農業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的調查(1 / 3)

嘉興地區農業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的調查

地方經濟

作者:朱敏 董芳敏 劉至勇 魏姍 譚華

摘要:農村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農村金融機構卻顯現了嚴重的供應不足的現狀。本文通過對嘉興地區農業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情況的調查,對農業借貸機製進行對策研究及優化設計。

關鍵詞:農業產業集群;信貸供給;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得到不斷的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鏈、農業產業集群等形式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其中農業產業集群是將產業集群理論運用到農業發展中可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形成集聚效應,通過分工協作實現規模效益、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但是與國際農業產業發展相比,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製仍不健全、資金供應不足,甚至很多比較落後的農村地區存在大片的金融空白。嘉興作為浙江省的農業大市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麵臨著相似的問題。因此,通過對農業發展中各個主體對資金的需求量以及具體需要何種類型金融產品的調查,能更好地找到相應的解決途徑,對農業的發展來說有著深刻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調查背景

1.嘉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形勢成效明顯

嘉興市的農業發展成熟,基礎好,潛力大,具有特色產業,區域布局清晰。其中,畜牧、蠶桑、設施蔬菜、花卉苗木、名特優水產品、優質水果和優勢特色食用菌等為主的七大主導產業區域格局基本確立。嘉興市在地域上基本形成了以嘉善縣、南湖區、海鹽縣、平湖市為主的生豬養殖集聚區,以海寧市、桐鄉市為主的繭絲綢產業區,以嘉善縣、南湖區、平湖市交界處為中心的東南部大棚瓜果蔬菜設施農業區等。這些成熟的農業集群,便於分析農業產業集群中供應鏈的共性,可以得到更準確的供應鏈金融現狀的資料,有利於後續研究的開展。

2.當前金融支持農業新發展形式尚存在升級空間

嘉興現代農業發展起步於改革開放以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邁出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第一步,成為全省農業發展的先行區。但客觀分析嘉興農業現狀,與現代農業的要求仍有相當差距,仍存在以下問題: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應用水平不高;農業生態環境汙染嚴重,治理難度大;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低,缺乏大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組織化程度低下;大部分農產品在市場分級、精細程度、產品品質等方麵與國際市場要求尚存在很大的距離,難以適應城鄉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三、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對農業企業的調查結果

在對農業企業發放的問卷中,共發放30份,實際有效回收25份。這其中包括了嘉興的龍頭及大、中、小型各個層次的企業。

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大多傾向於商業銀行的籌融資方式。由於商業銀行的利息率相比於債券等籌資方式,比較穩定。在影響農業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選擇中,選擇企業規模的占絕大多數。企業在選擇向銀行貸款遇到的主要問題中,大部分選擇了缺乏有效擔保。說明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條件是需要有效的擔保,而有效的擔保則與企業的規模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企業在進行籌融資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控製風險,需要固定資產的抵押和有效的擔保,從而對企業的籌融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在從銀行獲得貸款時,企業注意方麵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在選擇銀行時更加注重的是效率,由於銀行的審判時間影響了企業的一些決策方向,所以獲得資金過程的時間越短越能夠得到企業的歡迎。在各個金融機構當中,能夠獲得的貸款的金額十分接近而且利息率相差也不會很大,所以放貸速度更加成為了主要的選擇因素。

問卷反饋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並不了解或者采用除商業銀行的方式進行籌融資,其他的籌融資的方式的宣傳力度有限,是企業拘泥於商業銀行貸款的形式中,降低了市場中資金的使用和流轉效率。商業銀行的貸款程序以及法規已經比較完善,所以能夠得到大多數企業的青睞,其他的籌融資方式還需要完善其法律法規。

在選擇農業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中,企業希望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放寬貸款的條件,同樣也希望政府能夠通過改善融資、擔保體係來使企業能夠更輕鬆、更多地貸到款。